——解析甘肃兰州市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路径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鲁明
从一个“只会种地”、籍籍无名的小山村,到成为远近闻名的“老家·浪街”乡村旅游综合体,近几年,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浪街村实现了发展上的大跨越。这一切,肇始于浪街村党支部引导发动农民、村集体以土地、资金、技术等入股成立榆中浪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那时起,浪街村以“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了特色小吃街、文化广场、花海基地、采摘大棚以及包括彩虹滑道、嬉雪场、滑冰场等内容丰富的游乐项目,乡村旅游越办越火,村集体及村民的收入不断攀升。
“受惠于改革的东风,如今的浪街村,可以说是‘名’‘利’双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60万元。”兰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蒋伟传说,近年来,兰州市积极抢抓改革机遇,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市场引领大产业”的优势,锐意进取,积极创新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模式,有力助推了乡村的振兴步伐,夯实了兰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物质基础。2022年,全市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47亿元,村均收入32.9万元,5万元以上的村占到了98.7%。
如今,在古金城郡所在地兰州,一幅经济富美、生活和美的乡村发展壮美图卷正在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创新集体经济新业态
“多年来,我带领村党总支班子成员一心琢磨的事情,就是如何找准冯湾村产业发展的好路子。”榆中县和平镇冯湾村党总支书记冯人民说,党总支一班人深知,这一切,必须率先从抓党建、强支部入手,不断提高村党总支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
“党建强,乡村兴,群众富。明确了思路,冯湾村积极行动,走上了一条建强支部促发展、发展产业助党建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子。”冯人民说,立足村内入驻企业逐渐增多的实际,冯湾村党总支提出了“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发展思路,成功探索出“村企合一”的新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了以村党总支为中心、产业党支部为支撑、产业党小组为基础的组织体系,探索出了资产经营型、土地经营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入股分红型等发展模式,利用闲置的商铺、厂房、土地成立酒店宾馆,建成苗木基地和设施蔬菜基地,打造集亲子种植、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开发荒山成立园林公墓公司;成立冯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利用“党建+村集体”的模式,引导全体村民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通过“折股量化”的方式入股,实现“农民”变“股东”。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8万元,村集体经济和固定资产达5800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以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加强对区域资源的统筹配置,创新集体经济新业态。冯湾村的探索实践,只是兰州市因地制宜探索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个剪影。
蒋伟传介绍,2021年以来,兰州创新集体经济新业态,因地制宜探索发展路径,形成了“1+5”发展模式:“1”即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村党组织走上前台、主动作为,市里专门制定了《强化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升计划》,发挥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全市75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理事长全部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两委”干部担任;“5”即产业融合、乡村旅游、资产经营、龙头带动、服务创收五种发展模式。
因村施策,为集体经济发展搭好架子、理顺路子
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被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以来,兰州市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因村制宜、探索创新,强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等各项改革举措,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搭好了架子、理顺了路子。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兰州积极推动各地依托区域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采取“产业联盟+村集体”的模式抱团发展,构建龙头带动、产业互动格局;鼓励具有人文历史、民俗文化、自然山水、区位优势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充分挖掘资源潜力,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发展特色旅游及配套服务;引导和推动村集体盘活闲置、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学校、旧厂房等资产,通过租赁经营、入股经营、托管经营等方式,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引导乡村把村集体资金、土地、山林等资产和群众承包地,入股到管理规范、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合作社,实现与村级优势产业、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强化股份合作、龙头带动,“借船出海”;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机制,领办创办各类服务实体,承接劳务输出、道路养护、物业管理、家政服务、企业后勤等业务。
记者在兰州市农村地区采访时也看到,乘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兰州乡村集体经济发展亮点纷呈,一派红火景象。
榆中县采取“产业联盟+村集体”模式,成立高原夏菜、中药材等九大产业联盟,把6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联盟,村集体共投入3100万元,村均收入达到9.1万元。
皋兰县钱家窑村依托开隆合作社,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蔬菜花卉种植结合起来,村集体以财政扶持资金和山地、道路、围墙等资产入股,村民以资金、技术入股,参与农户年均分红达到3000元,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
永登县苦水镇采取“产权制度改革+玫瑰+文化旅游”模式发展玫瑰种植、非遗展演和丹霞旅游等产业,全镇12个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较改革前增长了92%;城关镇北街村利用“土地+市场”的模式招商引资,兴建商住综合体,村集体每年收取管理费48万元。
保驾护航,构筑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强大“后盾”
记者采访发现,通过多年积极探索,兰州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全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把农村、农民嵌入产业链条当中,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提升了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兰州市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20个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专责工作组,建立了责任落实机制,形成了市上包片、县区包乡镇、乡镇包村的“三级联包”工作机制。同时,该市还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兰州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议事规则》《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含金量高、有分量的支持政策,统筹出台了涉及产业扶持、土地保障、政策奖补、金融税收、人才保障等方面的11项扶持举措,市县两级投入2.9亿元,为壮大全市村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zhuangxiuzhishi/11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