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轴九片区"呼之欲出 龙华成投资客"香饽饽"
关键字:龙华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孙波 编辑:颖平
“2012深圳市龙华新区投资环境推介会”将于9月20日在深圳市观澜格兰云天酒店举行。投资环境推介会筹备期间,龙华新区按照“优中选优、好中选好”的原则,共收集、筛选了一批优质项目,国家空间中心感知信息技术实验室、龙华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小企业总部、中裕冠产业园(宝昌汽车)、龙华商业中心、龙华第三工业区片区城市更新等产业项目将上台签约。
9月12日,本报A05版推出了2012龙华新区投资环境推介会系列报道之产业政策篇,今天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之二——2012龙华新区投资环境推介会系列报道之区位优势篇。
区位优势
龙华新区位于深圳地理中心,北邻东莞和光明新区,东连龙岗,南接福田、罗湖、南山,西靠宝安。总面积175.58平方公里,下辖龙华、大浪、民治、观澜4个办事处,36个社区工作站和10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1年末常住人口138.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1万人、流动人口126.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220亿元,占全市的10.6%,在全市各区中位列第五。三次产业比例为0.02:71.54:28.44,两税收入达到208亿元。
龙华新区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电子信息业为支柱、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的发展格局。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46亿元,占全市25.7%,出口总额546亿美元,占全市22.2%,两项指标均列全市各区之首。电子信息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0%,外贸依存度为464%。辖区内各类工业企业7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0多家,拥有富士康、富士施乐等一大批品牌企业,英飞拓、稳健等一批上市或拟上市企业,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深超光电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深圳市服装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金融、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辐射深圳中北部的核心商圈。
战略定位
——加快转型升级的典范区。坚持转型升级的战略取向,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化和优势传统产业高级化,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努力实现由产业大区向产业强区的重大转变,走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为全市加快转型升级提供经验借鉴。
——特区一体化的示范区。树立“宜居中更宜业”的城市发展理念,以一流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以大手笔生态建设改善环境,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品质,以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促进城市环境、生活水平和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高端产业、高端经济形态集聚,在特区一体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现代化国际化中轴新城。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充分发挥深圳北站枢纽作用,联系香港,服务华南,辐射华中、海西经济区,将新区打造成为港深莞穗发展中轴上新的中心城区,为建设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实现特区一体化,民生幸福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建成“产业强区、宜居新城、人文家园、幸福龙华”。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12~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6%左右,2015年接近222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2.2万美元。2015年~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左右,2020年达到3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万美元。
产业转型实现突破。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5%,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5%。2020年,第三产业增长值占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5%。
城市建设有效提升。至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10平方公里以内,可利用土地约20平方公里,其中通过建设用地清退以及土地整备可新供应建设用地13平方公里,城市更新中拆除重建7平方公里。2015年,全区公交分担率提高到56%,500米站点公交覆盖率达95%,燃气管网覆盖率达70%;2020年,全区公交分担率提高到65%,500米站点公交覆盖率达100%,燃气管网覆盖率达85%。
生态环境明显优化。2015年,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2020年,全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优化人口结构,合理控制人口规模,201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60万,实际管理总人口规模控制在260万。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90万,实际管理总人口控制在300万。到2015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万元;城区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病床总数达到4000张。到2020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城区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病床总数达到6000张。
“一中轴九片区”描绘新区未来蓝图
龙华新区《综合规划》解读
设立龙华新区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龙华新区肩负建设“加快转型升级的典范区”、“特区一体化的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中轴新城”新的历史使命。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加快推进“两区一城”建设,龙华新区管委会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委等部门开展了《深圳市龙华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圳市龙华新区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龙华新区空间布局规划(2012~2020年)》三个规划(送审稿)的编制。在此基础上,按照“三规合一”的要求,形成《深圳市龙华新区综合发展规划(2012~2020年)》(送审稿)。
《深圳市龙华新区综合发展规划(2012~2020年)》(送审稿)是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空间布局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是统领新区抢抓新机遇、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分发展条件、总体思路、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区域合作、实施保障等十一章,全方位描绘了新区的未来发展蓝图。
本次招商会将重点推介“一中轴九片区”。
一个发展中轴
即依托“一路一轨一山一河”打造贯穿南北的中部发展轴。一路是指将全长19公里的梅观高速改为城市快速路,建设南北方向的“深南大道”;一轨是指推动将地铁四号线延长至观澜,将沿线地区改造提升为代表新区形象的都市风景线和商业带;一山是指大脑壳山建成旅游公园,引入高端企业进行旅游开发,打造成为深圳的“太平山”;一河是指将14.6公里观澜河“一河两岸”地区建设成为生态休闲文化走廊,使其成为深圳的“清溪川”。
九大功能片区
总面积28平方公里,约占新区全部可建设用地1/4。具体包括:两大功能核心:将深圳北站周边5平方公里片区,建成龙华中轴新城核心区,布局金融商贸、总部研发、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功能,成为代表深圳新形象的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将观澜横坑水库周边3平方公里片区,建成龙华新区科技文化服务中心,布局科研机构、特色学院、文化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带动新区北片区发展,形成“一南一北,双核驱动”的态势。
三大转型升级示范区:将龙华清湖及周边4平方公里片区建成清湖转型升级示范区,布局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促进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将龙华人民路两侧1.5平方公里片区,通过旧改提升商业业态,形成现代商贸聚集的龙华商业中心,打造深圳新商业旺区;将大浪石凹及周边4.6平方公里片区建成大浪时尚创意城,布局高端品牌服装、黄金珠宝、钟表设计展销等时尚产业,成为时尚创意的引领者。
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依托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项目,将其周边3平方公里片区建成龙华汽车产业城;依托观澜高新技术园区,将周边樟坑径社区2平方公里片区提升建设成观澜战略性新兴产业园;依托大唐宝昌燃气发电项目,将其周边1平方公里片区建成福民低碳产业示范园;依托观澜版画基地、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山水田园等,建设观澜文化产业园。
产业定位
发挥龙华新区战略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全面优化产业技术、产业组织、产业布局和行业结构,建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深圳重要先进制造基地。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普遍规律,大力巩固电子信息产业先发优势,培育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装备制造等技术密集型先进制造业,形成规模经济显著、专业化分工明显、竞争优势突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集群,打造深圳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珠三角生产组织中枢区。大力推进实施外溢发展战略,积极发展产业链高端环节,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形态,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推进区域分工协作和产业梯度发展,转变综合交通枢纽优势为生产服务功能优势,全力提升龙华新区的区域经济辐射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打造珠三角地区生产组织中枢区。
华南地区高端服务支撑区。全力推进深圳北站片区、观澜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和福民低碳产业示范园等三大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大力承接各类高端服务功能和业态,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构建金融、商贸等高端服务体系,打造华南地区高端服务支撑区。
《综合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新能源、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包括商贸流通、现代金融、休闲旅游、专业服务、服务外包等。先进制造业包括电子信息、高端汽车、装备制造等。时尚创意产业包括时尚服装、时尚家居、时尚饰品、时尚消费等。
城区职能
珠三角重要枢纽区。深圳北站提高了龙华新区的辐射力和地位,扩大了经济腹地范围,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获取发展资源;同时,以北站交通枢纽为核心,龙华新区在交通综合服务配套等方面可实现与香港对接,促进特区一体化与深港同城化的发展。
高端产业集聚区。利用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战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高端汽车、文化创意及商贸流通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推进产业梯度发展和区域分工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和组织形态,打造深圳重要先进制造基地、珠三角生产组织中枢区、华南地区高端服务支撑区。
生态人文休闲区。凸显文化城区的核心要素,在积极发掘现有的历史文化要素的基础上,大力塑造现代都市文明形象,建设“文化强区”。充分利用山体林地的绿化景观资源,促进自然山水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交融,打造“山环水绕”的空间特色。
体制机制创新区。充分利用新区成立的优势与机遇,努力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在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及社区转型发展等方面寻求突破,探索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向现代企业转变的新路径。
基础设施
以现代化高铁枢纽为核心,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公交服务质量,逐步实现以“公交+慢行”为导向的出行方式,构建畅达、绿色、和谐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将龙华新区打造成高品质的“枢纽之城”和“公交都市示范区”。
建立多层次互动、高效耦合的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机制,严格推进交通影响评估制度,全面促进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空间开发、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强化深圳北站枢纽在轨道网络中的核心地位与接驳功能,增加重点地区的轨道覆盖范围,利用城市轨道对中部发展轴的支撑作用,引导站点实施TOD开发。
进一步优化轨道网络。积极推进4号线北延,强化轨道交通对龙华新区北片的带动作用;加快开展6号线局部线位调整研究,加强轨道交通对大浪地区的服务;开展远期的13、16号线轨网的调整研究,结合新区发展目标进行优化与调整。规划中运量交通,弥补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共同承担主要客运走廊交通需求。
建设一体化道路网络。加强新区对外通道与内部交通联系,提高新区区域优势。优化片区内部主次干道网络,优化梅龙路、五和大道等南北联系的通道,促进新区南北融合。优化货运交通组织,减少对生活区的干扰。改善新区交通内循环系统,提高道路网密度。2020年,次干道以上路网密度达到3.76公里/平方公里。
形成“四横四纵”的高、快速路网,快速疏解对外交通,加强新区与中心城区、机场、港口的交通联系。“四横”为外环高速、环观南路、机荷高速、南坪大道,“四纵”为福龙路、龙观快速路、梅观快速路、清平快速路。
推进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工程,减少梅观高速公路对城市的分割。北延深华快速路接莞深高速路,南延深华快速路,加强龙华新区与东莞、南山、前海的交通联系,分流梅观路的交通流。将环观南路进行快速化改造,保证直行交通流连续通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形成龙观、梅观和清平快速路间的快速联络道。新增机荷高速公路大浪出入口和坂雪岗大道出入口,加强高速公路对龙华新区的服务。
优化调整既有规划道路网络,形成“十一横八纵”的主干路网。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xcqzs/9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