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小产权房的立法 房地产税箭在弦上了吗?

一时间,市场情绪又肉眼可见地开始摇摆。

从2013年高层提出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至今,很多人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将制度的进程和房地产税的脚步牢牢绑在了一起——

制度推进速度慢,就说明房地产税开征“有阻力”,如果有推进,那就是房地产税“又近了一步”。

如今,新华社用了“权威快报”的抬头,官宣“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

市场沸腾了。

那不就代表房地产税箭在弦上了吗?

这里面的逻辑,真没那么简单。

在一切分析的最初,得厘清一个概念——

对房地产税,尤其是其中的持有环节税而言,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其开征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如果不动产统一登记没有完成,全国的房产信息无法打通,尤其是小产权房和普通住宅之间的信息没有互通,当然不具备全国性征税的技术基础。

但现如今,涵盖所有不动产物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已经“全面建立”,也不代表这税就能马上全面铺开。

一个明显的bug是:房地产税的顶层设计还没准备好。

简单点说,没有立法。

纵观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从2014年表态“做好房地产税立法相关工作”开始,房地产税就在每一年的报告中浮浮沉沉,一会儿缺席,一会儿“稳步推进”……

直到现在,依然处于草案的起草阶段。

按照立法流程来说,后续还需公开征求意见、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批、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专家评审、全国人大表决、正式发布等多个环节。

少说都还需要三年以上。

在这段时间里,可以扩大试点,但很难有大面积的动作。

其次,对于大部分区域而言,房地产税还真没有开征的条件。

我们之前说过,房地产税是一种地方税,它将来有可能替代现在地方政府所依赖的土地财政。

比较好的推出节点是房价上涨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带来短期二手供应的增加,调节市场;

另一方面,能多收一笔税款,为地方财政“开源”。

算得上两全其美。

但如果在楼市横盘甚至向下的时候推出,就不一样了。

税率太低,对于增加收入没有帮助,而只要税率稍微高一些,就会打击购房者和开发商的信心。

别说殃及地方土地财政了,这也不符合当下“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定调啊!

当然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可以用股权财政和数据财政来接棒土地财政。

方向是没错的,所以现在才有“重估国有上市公司估值”。

但我个人觉得,很多国企的利润也没那么好,对政府来说甚至是拖累,要想短期内做大做强也蛮难的。

在三五年间,对大部分土地重度依赖的地方来说,卖地收入还是重要的。

但话说回来,不动产登记联网尘埃落定,至少透露了几个信息——

1、顶层设计推进的速度,会加快。

这么多年,为什么立法一直推进不了?

有种说法是阻力太大,手握多套房的“房叔房婶”们现在大都处于社会中坚,甚至可以影响决策进程。

对他们来说,自我阉割当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但现在,第一步被攻克了,信号已经释放,后续的制度完善阻力会小一些。

2、二手房的出清可能会加速。

可想而知,房地产税每进一步都会刺激手握多套房的房东抛售,形成存量房的挤压效应。

从而对二手房市场形成压迫。

老话重提的是,虽然低线城市大概率是最后开征房地产税的,甚至可能不开征性,但却是最容易遭遇二手抛压的。

另一种,是楼龄相对久的。

3、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能看到的事实是——

对持有环节征税短期确实对房价有冲击,但长期来看,不太影响房价的整体走势。

反而,如果政府的税收充足,对于公共资源,比如道路、学校、医院、公园等的投入会更多,反过来对城市的舒适度和幸福感形成加持。

反而利好房价,形成正循环。

4、如果不相信上面这一点,可以拿之前举过的次新房做个例子。

和持有型房产税类似,物业费也是一种持有成本。

越新的房子,物业费通常越贵,面积稍微大一点的,和同面积老旧小区相比,每个月多几百很正常。

但这一点都没有影响次新房的涨幅。

相反,次新房在二手市场上一直是流动性最好,最受欢迎的品种。

为什么?因为大家的共识是:楼龄更新的房子,拥有更舒适的居住体验,未来的升值潜力更大。

影响房价长期走势的,确实是产品本身+市场预期。

5、所以,如果你还希望买房能保值甚至增值的话,一个比较安全的方法是——

清查手中的房子,集中资源,逐年置换。

完善小产权房的立法 房地产税箭在弦上了吗?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sznews/126428.html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