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荥小产权房,洛阳市政府最新通知

洛阳市政府发布

洛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一起来关注

洛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洛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

发展规划的通知

洛政〔2022〕3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2年6月17日

向上滑动阅览

洛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的重要论述,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文化旅游工作部署,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原则,以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目标,积极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构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一)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洛阳市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大力推进“书香洛阳”建设,建成洛阳市图书馆和少年儿童图书馆,建成投用城市书房205座,全市藏书107万余册,年接待读者900余万人次,改造提升600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室,纳入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基本形成“15分钟阅读文化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建成旅游公厕793座。智慧旅游建设实现由“大写意”到“工笔画”的转变,获得全国“十佳智慧旅游城市”“河南智慧旅游创新城市”称号。持续推进景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全市15家景区获评河南省景区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

(二)文化艺术活动蓬勃开展

组建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对我市文艺作品从谋划、创作、排演全流程指导把关。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组织全市戏曲人才比武,加强对戏曲表演创作人才队伍的管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举办“马金凤艺术周”活动,传承发展“马派”艺术,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创作修改豫剧《大国工匠》、曲剧《白云朵朵》、舞剧《玄奘》剧本,成功排演豫剧《洛神赋》、青春版豫剧《花木兰》。每年举办洛阳新年音乐会、新春戏剧晚会和市委市政府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圆满完成2020年央视戏曲春晚洛阳分会场录制工作和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

(三)非遗保护传承不断加强

颁布《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成为全国第三个制定保护条例的城市。开展河洛文化资源普查,实施“留住河洛乡愁”“非遗驻校”“非遗驻社区”计划。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出版《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汇编》,编辑《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简介》。举办“线上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开展非遗带货直播活动。2020年,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设立。

(四)文旅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着力推动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带、伏牛山全域旅游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全域游”,唱好“四季歌”,推动洛阳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着力打造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东方博物馆之都“新三篇”,隋唐洛阳城天堂明堂、应天门、九洲池成为古都文化新地标。谋划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大谷关客家小镇等一批文旅项目,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做优做强龙头景区,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栾川老君山景区迈入国内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景区阵营,嵩县白云山景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上线“享游洛阳”文旅消费平台,探索“以节促消费”的洛阳模式。推出“古都夜八点,相约洛阳城”“古都新生活,时尚洛阳城”系列消费活动。

(五)融合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文旅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催生更多更新业态,发挥综合效能。依托工业资源和遗产推出系列工业旅游线路,打造工业遗产文创园区、现代工业产业园区、行业企业博物馆等。以优秀乡村文化引领乡村旅游,打造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相融合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依托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登山、攀岩、漂流、滑雪、拓展训练、野外露营等体育项目,发展体育旅游。依托现有的原始森林、高山溪流、温泉等资源,积极发展旅游+康养新模式。推出“文明之源、根在河洛”等6大研学板块,打造“行走洛阳,读懂历史”研学旅行品牌。

(六)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有力

构建“政府—社会—社会组织—企业”多方参与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体系,全方位、多角度推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先照后证”等政策,降低行业设立门槛。深化互联网上网服务业转型升级,行业社会形象整体改善。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开展演出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营业性演出活动的审批备案。大力整治文化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反应及时、处置高效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

(七)文化交流合作渐入佳境

强化河洛文化的国际表达,讲好洛阳故事、传播洛阳声音。洛阳市成功加入世界旅游联盟。组织一带一路沿线波兰、白俄罗斯等数十个国家、上百支表演团、数千名专业演员来我市开展文化交流巡回表演。承办亚太旅游协会主办的2017亚太旅游协会探险旅游大会及交易会暨河南洛阳探险旅游与装备博览会。举办2018中国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洛阳文化旅游论坛等。持续举办“两节一会一论坛”,成立“华夏文明之源城市文化旅游推广联盟”。承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重要论述精神”座谈会。举办“豫见快手·嗨在洛阳”河南(洛阳)快手网红文旅大会,洛阳进入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城市前十名。

二、发展机遇

(一)积极融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进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创新城市建设,不断推动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河洛文化高质量发展。

(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洛阳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起点城市优势,加快空中、陆上、海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进程,开展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助推国际人文交往中心、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三)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带”战略。强化大运河与黄河文化、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等资源重叠交汇优势,推动打造洛阳片区“运河源头、隋唐胜迹”的文化引领作用,与郑汴共同建设中原文化高地,合力打造中华文明标识。

(四)积极融入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利用“郑洛西(晋陕豫)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机遇,积极构建洛阳与郑州、西安的文化旅游联盟,融入中原城市群建设。借势省文旅集团落户洛阳,建设省文旅文创洛阳基地,搭建文旅产业发展高端平台,开发具有洛阳标识的文创产品,打造文旅文创产业发展高地,建成文创产业发展的旗舰劲旅。

(五)把握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机遇。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与平顶山、三门峡、焦作、济源等协同发展,建设豫西转型发展创新示范区,辐射豫西北,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重振洛阳辉煌。

三、制约因素

(一)体制机制创新不够。资源整体开发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部门之间、县区之间、行业之间缺乏统筹,文旅项目单体化、碎片化、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多元化投资机制还有待健全,社会融资渠道不宽,龙头文旅企业带动不足。

(二)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国际机构驻洛办事处相对较少,国际航线尚未开通,缺少外国人常住国际社区,与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定位还不相称,离国际旅游目的地还有不小差距。

(三)文旅融合发展抓手不多。文旅业态不够丰富,结构不够合理,文创产品开发有限,产品附加值不高,缺少高品质的主题公园、休闲度假区、大型文旅商综合体和文旅消费街区。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准确把握新时代文旅融合趋势,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创意驱动,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抢抓文旅“风口”产业机遇期,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参与程度,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坚持改革创新。紧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紧盯解决突出问题,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全面推进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作用,塑造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

(四)坚持项目为王。围绕“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加快推进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等重大文化旅游地标建设,推出一批沉浸式体验项目,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会展农业、乡村民宿、休闲康养、研学旅行、剧本杀等,不断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

三、战略定位

总体定位: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华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全省文化中心

品牌定位:“盛世隋唐”“黄河文化”“伏牛山水”“国花牡丹”“工业遗产”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四五末,文化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旅融合进入新境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治理效能不断优化,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凸显,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引进培育一批文化头部企业,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吸引力的沉浸式文旅项目,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旅融合打响品牌,文旅文创成为支柱产业,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初步建成。

(二)近期目标

到2023年,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洛阳段)建设,初步建成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中轴线贯通工程,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一批国际文化旅游地标,成功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内涵;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加强大遗址和石窟寺的保护利用,推动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建设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打造全国区域性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着力打造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知名品牌,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旅品牌矩阵。

到2025年,文旅文创助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效果显著,建成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等一批文旅地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使洛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带动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创新者、推动者。引导企业加强文创产品研发,打好“盛世隋唐”“黄河文化”“伏牛山水”“国花牡丹”“工业遗产”五张牌,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沉浸式文旅企业,打造文旅产业旗舰劲旅,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完成接待入境游客达到300万人次,接待国内外游客及收入比重占全省20%。

(三)分类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关联带动作用,将文化旅游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有效结合,高品质保障和改善民生,文旅文创助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效果显著。加快美丽洛阳建设步伐,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洛阳。

文化发展目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工程,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提升文物保护数字化水平。高质量建设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非遗分类保护,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东方博物馆之都”。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为重点和突破口,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先行区,建成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产业发展目标: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文旅文创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文创产业全链条发展,文旅市场主体持续强劲,文旅融合进入新境界。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会展、体育、教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交互式传播”文旅新业态,提升洛阳文化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第三章构筑文化旅游发展新空间

一、构建“一心两翼两带”空间布局

以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核心,建设北翼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和南翼伏牛山国民休闲旅游度假地,打造洛河人文历史旅游体验带和伊河生态休闲旅游体验带,形成“一心两翼两带”的文化旅游空间布局,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华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和全省文化中心。

(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

以黄河、伊河、洛河、瀍河、涧河所在的洛阳市主城区为核心,辐射邙山、首阳山、龙门山-万安山、崤山的地理空间区域——以建设华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为目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工程、保护传承弘扬河洛文化工程、古都古城风貌展示工程、隋唐洛阳城中轴线贯通工程、现代都市风光带展示工程、工业遗产保护展示工程、城市文旅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培育“东方博物馆之都”等一批国际知名文旅品牌,全面提升文旅基础设施国际化水平,建成文旅融合、创新创意、沉浸体验、业态丰富的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挖掘利用隋唐文化、古都文化、石窟文化、牡丹文化等经典洛阳文化符号,打造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最早中国、国花牡丹、伏牛山水、数字龙门等城市IP。

(二)北翼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和南翼伏牛山国民休闲旅游度假地

北翼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以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为目标,以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突破口,挖掘黄河文化内涵,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打造洛阳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新安、孟津、偃师等县区围绕“中华源?黄河魂”主题,深入开发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沿黄重大文旅项目,打造沿黄旅游公路及生态廊道,联通郑汴洛,打造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文化地标。

南翼伏牛山国民休闲旅游度假地——以伏牛山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栾川、嵩县、汝阳、洛宁等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支撑,与太行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大别山红色旅游区一同成为国家特色旅游功能区。依托伏牛山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发挥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中国·伏牛公路”,打造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高品位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产品。

(三)洛河人文历史旅游体验带和伊河生态休闲旅游体验带

洛河人文历史旅游体验带——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为目标,以洛河为轴线,建设以洛宁、宜阳、涧西、西工、老城、瀍河、洛龙、伊滨、偃师等县区为主的洛河人文历史旅游体验带。深入挖掘风土人情、历史传说、名人典故、文化遗址等人文资源,建设多姿多彩的沿河人文景观和高品位的文化体验项目;建设隋唐洛阳城等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和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中华文明溯源之旅、洛阳牡丹文化节事体验之旅、古都遗址文化体验之旅、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体验之旅,形成滨河文化旅游体验带。

伊河生态休闲旅游体验带——以伊河生态休闲旅游体验带建设为目标,以伊河为轴线,建设以栾川、嵩县、伊川、洛龙、伊滨、偃师等县区为主的伊河生态休闲旅游廊道。依托伊河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建设陆浑水库湿地公园、龙门湿地公园、伊河健康乐道和游园、伊洛汇流生态游园、万安山文化旅游区等项目,串联玄奘故里、二程文化园、二程故里、范园等人文景点,完善运动、休闲、度假、康养、健身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康养、“微旅游”、“微度假”等文化旅游产品。

专栏3-1: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1.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洛阳段。构建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洛阳段。重点建设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重点提升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及北魏宣武帝景陵、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青铜文化产业园、新安县千唐志斋新馆等。

2.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洛阳段。打造沿通济渠古都发展轴,建设通济渠洛阳片区。重点建设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仓窖遗址保护展示中心。推动洛河洛阳城区段等旅游通航。

专栏3-2:建设文化创意城市

洛阳副中心城市文化创意区。重点建设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新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等大遗址保护利用模式,围绕古都、龙门石窟、大运河、丝绸之路、牡丹、唐三彩等文化元素布局文旅文创园区,叫响“行走洛阳·读懂历史”品牌。支持龙门石窟、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牡丹博物馆等数字化赋能提升。

专栏3-3:建设人文旅居乡村

建设伏牛山国民休闲旅游度假地。以南部四县所在的伏牛山区域为重点,按照文化引领、艺术点亮、美学提升、消费驱动的原则,加快布局精品民宿、乡村酒店、艺术聚落等人文体验空间,打造一批彰显中原文化底蕴、承载现代生活方式的乡村旅居目的地,助推乡村振兴。立足夏季舒适凉爽、森林康养资源丰富、中医药底蕴深厚、杂粮膳食多样等特点,适应追求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态养生的需求,培育置身优美生态景观中而产生的接近自然、放松愉悦、调节身心健康状态的场景,打造中医药养生、有机农业、绿色膳食为主的复合型康养旅游乡村。重点建设洛阳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伏牛山天池森林康养示范区、洛阳伏牛山山地竞技运动足球夏训基地及温泉康养理疗中心。

专栏3-4: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以“黄河魂·古都韵·中国情”为主题形象,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洛阳片区。实施小浪底库区港航工程,建设黄河小浪底交通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培育休闲康养新业态,布局康养度假酒店品牌集群,打造国际滨水度假旅游目的地。

专栏3-5:打造线上文化旅游空间

深化“互联网+旅游”和文化产业数字化融合创新,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等在文化旅游领域有效赋能应用。推动大遗址、古建筑、石窟寺、革命文物等重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以及大山岳、大河川、大景观等重大自然遗产资源实现数字化保护展示。依托河南省文旅文创洛阳基地,在牡丹文化节基础上建设洛阳文旅文创融合数字创意中心,实现文化旅游云展览、云娱乐、线上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兴业态的内容生成、定制消费、智慧服务和共治管理。以洛阳话为素材创作生产具有洛阳地方特色的网络演艺、网络视听、数字动漫、数字出版等,实现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和便捷化消费。建设贯通科技、教育、文博、商业、旅游、娱乐的一体化线上文化虚拟平台。

二、实施县区差异化发展战略

按照“南部生态发展区、环都市区、都市核心区”的功能定位,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文旅融合发展。以都市核心区统筹城市提质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创产业,培育精品演艺、夜间消费、实景娱乐、创意国风等新兴业态;环都市区统筹县城建设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升级考古旅游、人文研学、非遗文创、康养体育等传统业态;南部生态发展区统筹生态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旅居乡村、休闲度假、野外露营、千村万味等优势业态。

专栏3-6:县区文化和旅游差异化发展

1.洛龙区:提升现代化城市建设水平,打造智慧新城区。深挖潜力、壮大实力、激发活力、彰显魅力,努力打造高端精致、功能完善、生态良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助推洛龙“首善之区”的建设目标,发挥洛龙区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擦亮龙门石窟金字招牌,提速“数字龙门”大数据平台建设,建成全国区域性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

2.西工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新发展体系为支撑,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管理水平,努力建设服务业强区,着力打造引领全市、辐射豫西的现代商业中心和对外开放高地。尽快实现天堂、明堂、九洲池、应天门相互连通,加快由景点向景区转变,形成“四点一区”格局。

3.涧西区:依托洛阳工业优势,发展工业旅游产品,壮大“文旅+工业”融合产业规模,加大老旧厂房的改造力度,建设都市休闲文旅产业聚集区。依托老旧厂房建设博物馆、酒吧、咖啡馆、文创店铺,打造城市流行文化聚集地。依托涧西工业特色街区和标志性建筑,建设涧西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利用洛阳科技与工业制造业优势,找准突破口,打造旅游装备制造专业园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旅游装备。

4.老城区:以“三带、四区”大发展格局为引领,锚定“六个一”发展目标,围绕“一城一花一谷一中轴一项目一基地”,以“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抢抓文旅文创产业发展新“风口”,全力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集聚区。

5.瀍河区:利用丝绸之路起点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等人文资源,讲好瀍河故事,打造“魅力瀍河、文化瀍河”的旅游品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购物等服务业。持续推进瀍河两岸的整体开发,传承、保护、发展民俗旅游文化。

6.孟津区:按照“生态保护为先、确保安澜为底、统筹治理为要、文化传承为魂、高质量发展为本”的思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打造黄河特色文旅精品。推动小浪底库区港航工程项目落地,谋划沿黄旅游带通景线工程,助推小浪底等景区提质,打造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示范带。建设好沿黄生态绿带,做好通道长廊绿化,建好邙岭生态绿化圈。

7.偃师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引领区,集河洛文化展示、大遗址公园展示和玄奘文化传承为一体,构建“一核三线二园”文旅产业空间布局。以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华夏文明为主线,以二里头夏文化传承引领区、偃师商城文化创新区、隋唐大运河文化体验区建设为重点,挖掘嵩山、北邙文化潜力,“夏商古都”“玄奘故里”文旅品牌影响力显著扩大。

8.伊滨区:伊滨区是中心城区“三大板块”之一,是科技产业新城,是洛阳创新发展的“主引擎”,文旅发展要突出“国际范儿、时尚味儿”,在全市“古今辉映”这篇大文章中做足“今”的文章。一是通风透气,构建生态优先的绿色廊道和开敞空间,打造青年、时尚文旅消费新业态,成为郑州都市圈周末、小长假向往地;二是显山露水,打造整体协调的城市天际线,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打造“洛阳沉浸式城郊民宿、城市民宿集中地”;三是古韵新风,凸显伊滨城区独特的城市风貌,塑造“音乐之城”“运动伊滨”“科创之区”,打造“文商旅”“文科旅”“文教旅”之文旅融合新场景。

9.栾川县:依托好山好水,留住乡愁乡韵,建设高质量伊水栾山养生城;巩固全域旅游成果,创新发展栾川模式,打造伏牛山国民休闲度假地核心区,加快精品民宿集群发展,接续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完善文旅设施,拉长文旅产业链条,实现县域更强、生态更美、百姓更富、风气更正的发展目标。

10.嵩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心两翼三片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突出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全面叫响“湖山圣域、嵩县爱你”文旅品牌,扮靓升级“一山一水两圣人”文旅名片。积极探索文旅营销新模式,打造伏牛山国民休闲度假地核心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做优天池山、木札岭等森林康养基地,打造伏牛山旅游片区,全力融入大嵩山旅游区。开发“绿水青山”主题演艺,多节点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面提档升级。

11.汝阳县:把握“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方向定位,以“全景乡村全域旅游”为牵引,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为目标,以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按照“1413”文旅发展总体布局,落实5A县城发展规划,对接伏牛山旅游片区发展布局,丰富提升西泰山、前坪龙湖文旅元素,加快西泰山创5A进度。

12.伊川县: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理学文化、范仲淹“忧乐”文化、杜康酒文化底蕴,谋划打造一批具有沉浸式、标志性、示范性的风口文旅项目主体和精品工程。围绕龙凤山文旅融合、万安山生态康养、伊河农旅融合三条产业带,加快打造洛阳近郊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二程文化园、伊川书院、范仲淹忧乐园、邵雍易学文化园、陆浑戎遗址公园等项目,大力发展研学游;发挥建业绿色基地、龙凤山古镇、银基文旅综合体龙头作用,叫响伊川文旅品牌。

13.洛宁县:立足全市“南部生态发展区”的总体定位,以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突破口,坚持文旅兴县,着力完善全域旅游目的地等五大体系,塑造“山水田园、多彩洛宁”的旅游主题形象,将洛宁建设成为全省农文旅等多业态融合协同发展样板区。

14.宜阳县: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要素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以“一带两核双翼八园”为战略目标,聚焦五大品牌,推进旅游业与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打造全域化、集群化、网络化、融合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集中推介一批文化创意品牌、举办一批节日节会活动、开工一批文旅项目工程,让宜阳成为洛阳市乡村游、近郊游、生态游的网红打卡地和最佳目的地,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文旅文创成支柱。

15.新安县: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紧跟洛阳市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风向标,持续深入实施文旅兴县战略。加快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大力推动十大文旅项目建设,争取建设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实践基地,创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加强“如此新安”特色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打造“非遗点亮生活—可美新安”非遗展示体验项目,高质量发展“书香新安”品牌,以图书馆空间改造为契机,打造最潮最美文化地标。叫响“来到新安自然心安”“我在新安等你”“心安礼得”等文旅品牌,加强媒体合作,开展节庆活动,开发文旅线路并宣传推介。

第四章重点任务

一、创立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体系

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工程,创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做好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动“东方博物馆之都”数量质量双提升,丰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强化非物质文化资源活态传承等,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市。

(一)建设资源大数据库

1.建立文化旅游资源体系

依据国家标准,结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导则》,运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北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开展洛阳市文物、非遗、古籍、美术馆藏品、地方戏曲剧种、传统器乐乐种等6大类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完善名录体系,建立跨部门、跨行业文化旅游资源体系。

专栏4-1:洛阳市文化资源一览表

洛阳市现有文化资源6大类(含文物、非遗、古籍、美术馆藏品、地方戏曲剧种、传统器乐乐种),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5个,市级36个,县级541个;世界文化遗产3项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592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8000余处,馆藏文物60余万件(套);各类博物馆和纪念馆102家;传统村落104家,历史街区2个。

洛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项6处)

序号遗产点类别时代地理位置列入时间1龙门石窟石窟寺及石刻北魏至唐洛阳市区南(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2000年11月2丝绸之路遗产点——汉魏洛阳故城内城遗址古遗址东汉至北魏洛阳市区东(洛龙区、偃师区、孟津区)2014年6月丝绸之路遗产点——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古遗址隋唐洛阳市区南(洛龙区)2014年6月丝绸之路遗产点——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古遗址西汉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东关村2014年6月3大运河遗产点——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古遗址隋至北宋洛阳市区东(老城区)2014年6月大运河遗产点——回洛仓遗址古遗址隋洛阳市区东(瀍河回族区)2014年6月

2.建设文化旅游资源管理平台

建立文化旅游资源大数据库,实现资源分级分类保护利用和线上线下动态管理。制定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指南”,推进洛阳文化保护研究平台建设,推广“河洛郎话河洛”等载体的运用和功能发挥。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创办河洛文化研究、实习、培训基地,培养一批文化保护研究专业人才。统筹用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名人故居、会馆商号等展示空间,实施一批精品动态展示项目。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共享、跨界创意和智慧应用为重点,建设文化资源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多方拓展文化资源转化利用途径,让洛阳的文化可见、可感、可亲。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1.实施非遗资源普查工程

详细梳理非遗家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推动非遗保护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并实施《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统筹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各项工作。

专栏4-2: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一览表

洛阳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项,省级89项,市级240项,县级718项。“河图洛书传说”、“关公信俗”、“牡丹花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名,省级75名,市级267名,县级577名,已初步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录体系。

国家级项目(9项)

序号编号类型项目名称申报地区/单位入选名录1Ⅴ—12曲艺河洛大鼓洛阳市第一批,2006.52Ⅷ-94传统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洛阳市第二批,2008.63Ⅷ-173传统技艺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洛阳市第二批,2008.64X-85民俗民间信俗(关公信俗)洛阳市第二批,2008.65Ⅹ-103民俗洛阳牡丹花会洛阳市第二批2008.66Ⅶ-50传统美术灯彩(洛阳宫灯)洛阳市第一批扩展,2008.67Ⅸ-6传统医药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洛阳市第一批扩展,2008.68Ⅰ-135民间文学河图洛书传说洛阳市第四批,2014.119I-157民间文学玄奘传说洛阳市偃师区第五批2021.05

2.推进非遗分类保护

落实《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展“传统技艺抢救数字化工程”。推进名录建设,将对河洛文化有重大意义的非遗项目列入名录申报计划并逐级推进,形成结构更趋合理、彰显河洛文化地位的市级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加强抢救保护,对急需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予以公布,优先抢救保护,在保护经费上予以倾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密集、文化生态良好的村落、乡镇建立目录,进行小型区域性整体保护。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为非遗传承人群搭建宣传展示交流平台,开拓眼界,提高传承能力。

3.做好非遗生活化传承

策划各种非遗传承活动,让非遗融入游客身边,实现非遗的生活化传承和利用。持续推进二十四节气、红红火火过大年、河洛飞花、河洛大鼓曲艺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依托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举办非遗展区、非遗专场展演等系列活动。积极承办黄河非遗大展、河南省曲艺周等展览赛事活动。实施“留住河洛乡愁”计划,推出“记住乡愁”特色旅游体验线路及活动,延续乡村文化根脉。实施“非遗驻校”“非遗驻社区”计划。让特色非遗项目长驻校园,为非遗培育后继力量,建设新型社区文化形态。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与旅游体验、创意开发、青年消费等有机结合。

(三)加强古籍保护研究利用

继续推进全市古籍普查登记、数字化建设、整理出版和宣传推广等工作。积极参与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开展古籍推广活动,依托全市各级图书馆开展珍贵典籍展示利用。开展黄河文化遗产古籍的普查、调查和揭示利用、黄河文化古籍数据库建设、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编撰以及古籍整理出版工作。

专栏4-3: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工程

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基地和考古遗址公园群项目。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偃师商城考古遗址公园、隋唐大运河仓窖考古遗址公园、苏羊遗址、孙家洞遗址、宜阳韩都故城等大遗址项目。

石窟寺保护研究项目。龙门石窟、水泉石窟、万佛山石窟等18个石窟寺保护利用,重点建设全国石窟寺保护研究基地、石窟文化艺术培训中心、龙门石窟数字化展示中心、龙门石窟博物馆、文物标准库房等项目。

文化遗产传承展示项目。重点建设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洛文化国际交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龙门石窟历史文化艺术国际交往展示中心、隋唐洛阳城中轴线贯通工程,推进古代艺术博物馆及北魏景陵整体保护提升、望京门遗址保护提升、邙山陵墓群保护展示、千唐志斋二期项目、汉光武帝陵保护提升项目、王铎纪念馆保护提升、古文化及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综合项目、古运河文化产业园、汉关文化城等项目。谋划建设黄河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等项目。建设黄河小浪底国家生态文化公园。

历史文化风貌保护项目。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涧西苏式建筑群、新安铁门镇、孟津卫坡村、嵩县程村等保护修缮,开展豫西特色民居试点建设;提升二程故里及墓葬、范园、汉函谷关、涧西苏式建筑群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文化遗产数字化。推进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河洛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推动资源基础档案、影像素材的数字化、可视化进程。构建准确权威、开放共享的资源公共数据平台。实行线上线下相统一的科学管理,实现资源集聚化、管理平台化、应用多元化。通过“互联网+科技+非遗”手段,共同讲好非遗故事。

专栏4-4:绘制“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文化图谱

彰显中华文明根脉。发掘研究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实证“最早的中国”的形成发展。加快推进二里头遗址(约距今3800—3500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夯实二里头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的历史地位。保护利用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等古都大遗址,展现华夏文明和中国历史演进脉络。

筑牢中华民族之魂。讲好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周易等故事,阐释道学、玄学、佛学、理学等儒释道法元典思想,传承二十四节气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赓续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理念、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道德规范。提炼农耕、丝绸、青铜、汉字、陶瓷、诗词、戏剧、中医药、石窟寺、“四大发明”、水利科技、天文历法等文化符号,彰显历史同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

塑造国家人文景观。整合小浪底大坝等黄河标志性景观,谱写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治黄史诗。构建“河、仓、桥、码头、都城”等隋唐大运河遗产保护展示体系,彰显其对维护国家一统、促进南北交流的历史作用。整合大谷关等景观,打造世界华人的精神地标和心灵家园。擦亮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等文化名片,建设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高地。

专栏4-5:创新资源保护利用模式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改革创新先行区。建成黄河文化公园洛阳片区、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等一批黄河文化地标,创建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探索重大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子。

创新利用历史遗产。结合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采取以创意主导的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历史地段等遗产地转化为目的地,增强城乡发展活力。

打造文旅文创全链条。以“创意+科技”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以IP为核心构建文化内容生产体系,延长“资源—版权—产品—产业”链条,将名人、历史事件等无形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旅产品。

探索洛阳文化补偿政策模式。开展文化遗产密集区域GCP(文化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洛阳试点。

打造文旅数字体验空间。运用数字技术,对龙门石窟等历史建筑群等世界级文化遗产和文物艺术品、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数据采集和数字模拟,开展数字复原及保护展示。

二、促进文化旅游内容再生产

深挖洛阳丰厚文化内涵,瞄准时代新需求,发力年轻化消费,对标文旅产业风口,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一批弘扬传承河洛文化的精品力作。

(一)开展深扎活动,创作文艺精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工矿企业、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洛阳历史文化,传承洛阳文化艺术基因,创作以洛阳现实题材、爱国主义题材、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青少年题材、军事题材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作品;重点做好乡村振兴、工业题材、英模人物、城市发展等现代题材剧(节)目的创作生产,提升豫剧《工匠春秋》、曲剧《河洛工匠》、舞剧《家在黄河边》,创作电视剧《犹记当时烽火里》(李翔梧)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具有洛阳特色的精品力作。

(二)展演优秀文艺作品

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扎实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组织做好“洛阳市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欢乐进农村、欢乐进社区、欢乐进军营”、“河洛百姓大舞台”活动,推进优秀艺术作品走进基层,提高演出质量。拓展宣传推广渠道。注重发挥宣传媒体作用,加大优秀文艺作品的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传媒手段,积极利用网络、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传播艺术知识,展示优秀艺术成果。推动优秀艺术作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和上级部门举办的艺术赛事及展演活动,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省、市对外开放战略。创作、遴选一批反映时代主旋律、体现河洛文化特色且符合对外传播规律、易于让国内外受众接受的优秀作品。广泛参加各种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讲述洛阳故事、传播洛阳声音、展示洛阳形象,增加洛阳艺术的吸引力、感召力,提升洛阳文化软实力。

(三)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实施“旅游产品提升工程”,丰富旅游业态,提档升级一批景区度假区,建设一批康养休闲基地,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景区,保障优质产品供给。加强全域旅游建设,提升现有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质量,新建1—2个河南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新安县、孟津区为重点,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洛阳段)建设。

实施“旅游产品创新工程”,创新旅游产品体系,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打造3—5个文化特色鲜明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文化园区,推动旅游景区提质增效。

实施“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工程。加强乡村旅游特色村、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村和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设,创建5-10个国家、省级乡村旅游特色品牌,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增容。建设高品位的特色文旅小镇,完善乡村文旅体系。依托伏牛山国民休闲度假旅游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生游。推出太行山、伏牛山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发展红色旅游。

(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实施“旅游景区服务提升”工程,打造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精品景区、家庭宾馆,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做好景区监管工作,督促相关景区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基础设施更新,推动A级复核检查工作常态化落实。推动黛眉山景区、小浪底景区等沿黄河重点4A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实施“星级酒店和精品民宿提升”工程,加强与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对接,加快建设一批星级酒店,推动民宿集群发展,提升高端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加强旅游住宿业建筑设计、形象标识引导,助推旅游住宿精品化、主题化、特色化发展。建成洛阳特色的标识体系,更多体现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和河洛文化元素。

实施“旅行社转型升级”工程,根据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适时出台政策措施,支持旅行社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引进国际旅行社入驻洛阳。与专业高校合作,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和培训。

专栏4-6:打造中华文化超级IP

全球著名文化IP(3个):

1.老家河南。大谷关(客家之源)、中华姓氏文化寻根等。

2.天下黄河。小浪底水库、孟津古渡、河洛汇流、河图洛书、黄河鲤鱼等。

3.华夏古都。千年帝都——洛阳。

国际知名文化IP(4个):

1.早期中国。二里头、偃师商城、西周洛邑(宅兹中国)。

2.中国气象。隋唐洛阳城、隋唐大运河、丝绸之路、洛阳名园、洛阳八关;唐三彩、唐青花、牡丹等。

3.中国时间。二十四节气、中华传统节日。

4.中国意境。《诗经》、汉赋、汉乐府歌、建安文学、唐诗、宋词等。

全国一流文化IP(8个):

1.中原古道。万里茶道、崤函古道、宛洛古道。

2.石窟寺。龙门石窟、偃师水泉石窟、洛阳万佛山石窟等。

3.中原名山。老君山、白云山、天池山、万安山。

4.华夏礼乐。《周礼》《仪礼》《礼记》。

5.中原美食。洛阳水席、中原贡品。

6.中原手作。洛阳宫灯、黄河澄泥砚、洛宁竹编等。

7.中原庙会。关林庙会等。

8.中原古代科技。夏商周青铜铸造、造纸术、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发明。

专栏4-7:重大文化旅游地标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洛阳段)。构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加快推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中国共产党治黄展览馆、客家之源纪念馆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建设黄河湿地公园和“在河之洲”旅游度假区,联合济源共同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提升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龙潭大峡谷暨荆紫仙山、青要山、万山湖、西霞院等景区品质,推进黄河小浪底库区港航建设,推出中华文明溯源之旅、大河风光体验之旅、治黄水利水工研学之旅品牌,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叫响“黄河文化第一都”。

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加快统筹提升隋唐洛阳城周边文旅融合业态,推动隋唐洛阳城轴线展示工程早日贯通,再现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探索打造大遗址保护3.0版示范区,重点推进隋唐古都景观中轴线及两侧玄武门遗址、宫城北区轴线遗址、隋唐洛阳城宫城北区唐宫市场、九洲池遗址、永泰门遗址等保护展示工程、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应天门至洛河段)、天津桥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天街遗址保护展示贯通提升工程、研学露营主题公园建设,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打造独具魅力的隋唐文化标识,形成保护与利用并重,颜值与体验俱佳的世界级文旅文创主题公园。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设早期中国(夏文化)研究中心,加强夏文化和早期中国文化研究,推动二里头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升研学旅行、学术交流、展览展示水平,发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央地共建优势,高水平建设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优化遗址周边环境,丰富酒店民宿、购物餐饮等文旅业态。

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实施“一河揽千年文明”旅游精品工程,规划建设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加快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大运河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开展隋唐大运河水系综合整治,实施含嘉仓、回洛仓保护利用项目。

三、打造沉浸文旅业态

坚持创新引领,推进文旅业态长链条融合发展,赋予文旅产业更全面的吸引力,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一)谋划重点沉浸式文旅项目

抢抓文旅产业发展新风口,培育“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文旅新业态,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新高地。实施隋唐洛阳城文旅文创主题公园等一批空间式沉浸体验项目,加快隋唐洛阳城中轴线贯通工程及周边业态打造,推进九洲池二期、大河荟、上阳宫、龙门古街、齐天电竞乐园、隋唐里坊光影秀等项目建设,推动“数字龙门”“数字隋唐”“数字牡丹”等数字化场景场馆建设。推出一批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餐厅、沉浸式剧本杀等互动式沉浸式产品,打通沉浸式文创作品创作、展示、输出产业链。培育一批成长带动性强的叙事式沉浸式文旅企业,打造“梦里隋唐、尽在洛邑”“风起洛阳”“登场了!洛阳”等文创品牌,推动传统业态向沉浸式转型,打造一批即时体验、全景体验、网红打卡、组队娱乐等类型的沉浸体验业态。

专栏4-8:重点沉浸式文旅项目

1.沉浸式文化体验类项目(17个)。老城区“梦唐阁”沉浸式文旅综合体验项目;老城区翠云阁沙盒项目;洛邑古城《风起洛阳》线下体验项目;应天门、明堂天堂、九洲池与国内知名文旅策划公司合作开展四点一区数字化沉浸式体验项目;明堂天堂《风起明堂》原创沉浸式讲解体验项目;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开天衢》定鼎门-天街剧本杀项目;新安县黄河神仙湾休闲旅游度假区国防军事体验项目;伊川县二程文化园圣贤文化沉浸式体验文创综合体项目;汝阳县国家恐龙地质公园首届恐龙文化旅游节项目;栾川县老君山景区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幻境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嵩县手绘小镇户外营地项目;嵩县高都不夜城沉浸项目;洛宁县神灵寨景区洛神演艺节目,秘境幽探、篝火晚会体验项目;洛宁县讲理文化,孟宗哭笋等情景文化故事剧体验项目;龙门石窟景区隋唐盛世千年龙门灯光秀项目;龙门数字展示中心项目等。

2.沉浸式主题活动类项目(6个)。定鼎门遗址博物馆MOUSSS青年生活嘉年华、“有凤来仪”千人汉服秀活动;栾川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帐篷音乐节活动;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研学游活动;嵩县陆浑故城国风体验活动;隋唐洛阳城国风穿越节活动;洛宁县竹梦小镇儿童石头画创作及竹工艺品制作体验活动等。

3.沉浸式融合类项目(7个)。伊川建业绿色基地全地形山地越野车驾驶体验项目;汝阳陶营体育小镇大虎岭体育文化节项目;嵩县环陆浑湖马拉松体育文化节项目;九洲池、天街与国内知名文旅策划公司合作九洲池二期及天街两侧沉浸式体验项目;老城区唐宫市场《未来唐潮》项目;老城区春都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老城区风动工具厂文创社区项目等。

4.沉浸式消费街区类项目(8个)。新安县黄河神仙湾休闲旅游度假区湖边鸟巢轻奢研学营地民宿项目;孟津魏家坡魏坡新序项目;龙门石窟奇妙游·中国节日店项目;嵩县伊尹厨文化项目;老城区天心校场里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伊滨区“晨间经济”之智慧乐道“伊滨早6点”体旅项目;早餐场域“伊河渡·早茶”餐旅项目;市中医院新址周边街区“医养康养中医特色街区”康旅项目等。

(二)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

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发展田园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发展定制农业、会展农业和众筹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持续开展“民宿走县进村”“文化走进民宿”等活动,重点打造“黄河民宿”“河洛民宿”“伏牛山居”等民宿集群,评选一批星级民宿,建设民宿微型度假综合体。推动乡村驿站和汽车露营地建设,引进一批汽车露营品牌,发展乡村休闲度假。加强“非遗+”等市场化运作,建设乡愁博物馆,构建家风家训、乡愁体验、农耕文化体验、特色休闲农庄、乡村美食、乡村土特产品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建设1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100家以上乡愁特色村,打造5条以上乡愁体验旅游特色线路。建成10座乡愁博物馆,培育10个特色旅游小镇、5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个A级乡村旅游景区、12个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到4500家,提升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等景区品质,打造国民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三)打造工业旅游新业态

推出一批沉浸式工业旅游经典线路,形成以展示工业文明、体验工业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加快建设中国工业博物馆、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活化东方红等工业IP,成为全国知名的沉浸式工业旅游示范城市。

专栏4-9:工业旅游新业态重点项目

1.沉浸式工业旅游产品。开发杜康酿酒工艺文化体验等工业旅游产品,形成若干集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于一体,以工业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涵的沉浸式工业旅游产品体系。开发中钢洛耐、中信重工、中国一拖、中车洛阳机车、中铝洛阳铜业、洛轴LYC等工业旅游线路。培育若干家省级或国家级沉浸式工业旅游示范点,打造沉浸式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2.工业遗产旅游。依托涧西工业特色街区和标志性建筑,建设涧西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程。充分改造利用涧西区2号、10号和11号街坊、工业园区、工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老厂房、废弃矿山等资源,建设工业遗产特色街区和工业遗产博物馆,开展工业遗产旅游。

3.旅游装备制造业基地。利用洛阳科技与工业制造业优势,找准突破口,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类旅游装备:一是高端旅游交通装备;二是旅游基础设施装备;三是户外旅游运动装备,打造旅游装备制造专业园区,提升旅游装备产业的品牌化和国际化水平。举办高规格的旅游装备博览会。

(四)打造研学旅行品牌

实现“十大主题、百条线路、千个故事、万人参与”的洛阳研学旅行发展目标,叫响“行走洛阳·读懂历史”研学旅行品牌,创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打造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城市,争创世界研学旅行目的地。

专栏4-10:研学旅行重点项目

1.建设研学基地。推动第一批研学旅行基地的规范和提升,彰显区域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在首批17家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基础上,推出第二批第三批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参与全国、全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评选活动。力争每年有1-2所基地入围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有1-3所基地入围全省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

2.打造国内一流的研学旅行产品。利用洛阳六大研学板块——文明之源,根在河洛;最早中国,五都荟洛;人文荟萃,洛阳纸贵;科技之光,古今辉映;仁山智水,魅力自然;河洛工匠,非遗传承,打造国内一流的研学旅行产品。

3.打造研学旅行线路。依托“东方博物馆之都”打造博物馆精品旅游线路;依托洛阳各种文旅资源打造丝绸之路、工矿体验、特色乡村等精品研学路线。

4.建立研学旅行地方课程体系。开发具有洛阳特色的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课程,编写适合洛阳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专题读本,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情县情市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市情省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地方课程体系。

四、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活力

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提升为引领,顺应文旅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打造特色突出、以人文本、效益多元的文旅产业,加快发展文旅消费新场景、新空间、新模式,实施文旅产业数字化战略,健全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为青年人提供优良的社交和消费环境,把客流量转化为消费量,赋予文旅产业更持续的驱动力。

(一)建设文旅文创园区

建设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园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成为文化产业集聚扩量、拉长链条、创意创新的重要场域载体。

专栏4-11:文旅文创园区

文旅产业创意园区。提升龙门、孟津牡丹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效益内涵;壮大天心、洛邑古城、大北门、东方文创、博艺文创、唐·潮青年文创艺术产业园等产业园区规模实力;改造提升洛铜德和元文创、中钢耐火文创等一批工业园区。依托传统特色村镇,建设孟津平乐牡丹画、汝阳杜康、伊川县青铜器、洛宁洛书等乡土文化产业园。

文旅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天心文化产业园区、孟津牡丹文化产业园区、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雀金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洛阳市润丰集团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洛阳三彩艺陶瓷有限公司、洛阳洛邑古城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洛阳双元围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老君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二)丰富文旅文创产品

发展特色鲜明的全链条文创产业。坚持培育重点、发展亮点,实施主导特色产业引领带动,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业、精品演艺、牡丹文化产业、传媒影视业、出版印刷业、节庆会展业、健康养老业、沉浸式体验消费等产业,培育发展数字文博、动漫游戏、线上直播和视频等新型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开展“双进双促双服务”,推动文创产品进景区、进酒店,进服务窗口、进线上平台,打造品牌形象店100家以上。挖掘活化洛阳历史文化IP,打造“洛阳礼物”“洛阳牡丹”“博礼文创”“洛阳源耕”“栾川印象”“洛水山肴”“嵩上好礼”等特色产品,贯通文创资源端、创意研发端、生产营销端,延长文创产业全链条。深化“东方博物馆之都”文创开发,创意推出考古盲盒、辟邪系列等特色文创产品。组织参加深圳文博会、厦门文博会等知名展会,扩大洛阳文创产品社会影响。

专栏4-12:洛阳文旅IP模式

城市IP和内容平台合作“洛阳模式”。以洛阳地域文化为核心,打破人物、时间、空间、事件的壁垒,创造“洛阳宇宙IP”产品矩阵,进行剧集、综艺、动画片、纪录片、电影、衍生品、舞台剧、漫画、商业地产、VR全感、游戏和文学12种艺术形态的全面开发。

“IP+古城”。借助影视作品,“历史+现实”相映照、“线上+线下”相呼应,深度传播城市品牌。影视作品打造与展示洛阳历史景观,重建与唤醒城市古典记忆,洛阳旅游相关公众号等推出极具适配度的内容,线下推出相关等旅游产品线路和优惠政策,把线上关注流量变成线下文旅增量。洛邑古城开发影视作品相关主题酒店、剧本杀和VR全感电影。

(三)壮大文旅供给主体

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实施文旅企业对标提升行动,发展引领型、带动型、示范型龙头企业,支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推进国有景区、涉旅文物单位等体制改革、整合重组,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做大做强洛阳文旅集团,拉长产业链条,推出知名产品,提升规模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组建成立洛阳文化演艺集团,整合演艺资源,培育知名演艺项目,打造洛阳演艺品牌。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吸引国内外大型文旅企业集团在洛阳设立地区总部,引进河南省文旅集团等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和团队入驻洛阳。推动全市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发展一批“小而美”“小而优”文旅企业,培育壮大成为规模以上企业。深挖存量、补齐增量,建立规模以上文旅企业库。推荐规模大、实力强、经营好、影响广的企业成为国家、省级文旅产业示范基地。

(四)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围绕打造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提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内涵。建设“享游河洛”文旅消费平台,举办线上和线下文旅促消费活动,建立文化和旅游消费数据监测、分析、应用体系,做好宣传互推和客源互流。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艺门票打折等惠民措施。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线下和线上、境内和境外,对洛阳的名镇(村)、名园、名街、名品、名人等开展宣传推介营销,扩大市场影响。围绕拓展消费金融,与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在产品打造、消费信贷、市场拓展、场景营造等方面实现创新共赢。

(五)吸引青年文旅消费

创新青年人文旅消费模式,提升洛阳城市文化对青年的吸引力。打造年轻化体验旅游区,引导博物馆、老字号、特色店打造体验式消费场景。发展青年剧院、剧场,创办和提升一批音乐节、露营节。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推出更多网红打卡地,提升青年人生活魅力。加强对国潮、国风、国漫等青年主题文旅活动的支持,以15分钟“阅读圈”“健身圈”打造城市区“青年休闲环”等丰富文体休闲活动,不断丰富消费热点。规划建设一批洛阳青年公园或青年主题游园,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感受、游览观光为一体的青年集聚新地标。

(六)唱响文旅“四季歌”

围绕“四季”不同主题,策划举办“四季游洛阳”文化旅游消费系列主题活动,唱响文旅消费“四季歌”,策划推出“牡丹真国色、洛阳花正开”“夏韵中原、行知古今”“秋韵秋趣、五彩河洛”“丰收喜悦、最美乡愁”“一样的冬天、不一样的城市”等特色文旅活动,持续推出“乘高铁游河南”等高含金量的优惠促销政策,吸引更多中外游客,实现全年文旅消费无淡季。

(七)繁荣夜间文旅经济

持续开展“夜游古都”等系列消费活动,开行“古都夜八点”号旅游列车,美化亮化夜景灯光和地标性建筑,培育一批夜间文旅经济项目和综合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出一批特色夜消费主题线路,形成一批文创、娱乐、美食夜间网红打卡地。推出洛阳“夜八景”,提升“夜经济、夜品位、夜美丽”,叫响“古都夜八点”文旅品牌。

专栏4-13:文旅消费集聚区和旅游品牌建设

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发挥洛阳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带动作用,创建洛邑古城、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心文化产业园、唐宫市场文旅商综合体等。

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

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老城区洛阳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涧西区广州市场步行街等。

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嵩县、洛龙区、孟津区。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

特色文旅消费集聚区:非遗特色——洛邑古城,唐风古文化特色-龙门古街,轻奢特色——关林步行街,特色餐饮——西工小街,休闲购物特色——广州市场、上海市场商业街。

洛阳“夜八景”:龙门夜色(龙门石窟)、隋唐梦华(隋唐洛阳城)、开元乐章(开元湖音乐喷泉)、洛邑古韵(洛邑古城)、中原明珠(中原明珠塔)、书香夜读(城市书房)、洛浦微步(洛浦公园+城市乐道)、朱樱晓月(朱樱塔)。

“古都夜八点”品牌:培育魅力夜游、时尚夜购、好味美食、活力夜娱等消费业态,提升“二个栏目”、创新“二项活动”、升级“四场演艺”等八个特色活动,重点培育八个综合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地,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康、演”八种业态,打造全国驰名的夜间文旅消费品牌。

(八)打造特色文创品牌

全面整合包装各县区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文创产品、生活类工业品,向特色化、实用化、生活化方向发展,建成一批“河南礼物”“洛阳礼物”体验店,精心打造“洛阳礼物”特色产品品牌。开展“双进双促双服务”活动,推动“河南礼物”“洛阳礼物”进景区、进窗口单位,农副产品进“河南礼物”“洛阳礼物”线上平台。发挥洛阳文旅集团等国有文旅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开展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建立“河南礼物”“洛阳礼物”品牌资源库,打造特色伴手礼产品,实现文旅、农旅、商旅融合发展。打造集保护传承、颠覆创意、沉浸体验、年轻消费等于一体的综合数字创意平台。支持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设计推广景区IP形象。

五、建设文化旅游推广体系

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聚焦“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文化品牌,坚持移动优先、视频为主,加强交互传播、移动传播,以青年叙事输出城市形象,以数字手段提升营销能力,以国际视野拓展人文交流,以“年轻人”的方式讲好“洛阳故事”,赋予文旅产业更广泛的影响力。

(一)培育“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文化线路

依托丰厚的文旅资源,打造“行走洛阳·读懂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将洛阳的文化遗产、黄河遗存、遗迹遗址等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和线路。

1.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专栏4-14: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18条)

晋陕豫沿黄文化城市体验游:成立沿黄文化旅游城市联盟,推出晋陕豫沿黄文化城市体验游。

黄河沿线古都游:十三朝古都洛阳——商都郑州——七朝古都开封——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大河安澜”水利水工研学游:小浪底水利枢纽——西霞院水库——陆浑水库——故县水库。

“黄河岸边古村落”探秘体验游:烟涧村——平乐村——南石山村——陈河村——王屋镇——坡头镇——古荥镇——北营村——山化镇游殿村。

“我是非遗传承人”黄河传统文化传承游:以“讲好非遗故事,弘扬黄河文化”为主题,推动黄河流域民间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包括洛邑古城(河洛大鼓、孟津剪纸、皮雕等)、新安黄河澄泥砚等。

“慢行黄河生态廊道”自驾骑行游:引导自驾游协会、骑行协会参与“慢行黄河生态廊道”活动,包括孟津黄河绿道等。

“黄河岸边潮生活”时尚生活休闲体验游:包括老君山旅游度假区、白云山旅游度假区、西泰山旅游度假区、重渡沟旅游度假区等,体验黄河文旅产品的休闲和时尚。

“黄河味道”特色美食游:品位舌尖上的黄河味道,孟津白鹤羊汤——孟津白鹤套肠——小浪底黄河鲤鱼宴——洛阳水席——偃师驴肉——各县风味小吃。

“泛舟黄河”水上体验游:孟津黄河湿地——小浪底水库——“中原看海”——济源黄河小三峡。

“点亮夜经济”沿黄城市休闲夜游:包括夜游洛邑古城、观赏应天门3D激光投影秀、夜游龙门等体验活动。

大河风情游轮游:黄河小浪底库区游轮之旅、黄河三峡风情游轮之旅、洛河洛阳城区游轮风情之旅。

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游: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

黄河文化寻根游: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龙马负图寺——孔子问礼碑——二程故里——函谷关老子道德经诞生地——玄奘故里。

黄河峡谷精品游:新安万山湖——济源黄河小三峡——三门峡。

黄河湿地精品游:孟津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黄河运动休闲游:孟津沿黄运动廊道——中国共产党治黄展览馆——在河之洲国际旅游度假区。

黄河度假精品游:洛阳龙潭大峡谷——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2.河洛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专栏4-15:河洛文化旅游精品线路(6条)

华夏文明之源城市文化之旅:联合豫晋陕三省十一市,组建“华夏文明之源城市文化旅游推广联盟”,打造华夏文明之源城市文化之旅。

中华文明溯源之旅(五都荟洛):偃师商城遗址——“最早的中国”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东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洛邑古城(金元故城)。

河洛寻根游:河图洛书(龙马负图寺、洛出书处)——孔子入周问礼碑——周公庙——二程文化园——老子纪念馆——玄奘故里——魏家坡——中原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圣地纪念碑——民俗博物馆。

洛阳四季游:“牡丹真国色、春来花正开”——“夏韵洛阳、行知古今”——“秋韵秋趣、五彩河洛”、“丰收喜悦、最美乡愁”——“一样的冬天、不一样的洛阳”。

洛阳古城夜游:老城十字街——洛邑古城——泉舜广场——天心文创——铜驼暮雨。

打造老城十字街、洛邑古城、泉舜广场、铜驼暮雨、建业凯旋、天心文创等洛阳“夜地标”。洛邑古城、隋唐洛阳城建成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洛阳牡丹文化节事体验之旅:畅游洛阳城,赏牡丹,品美食,购好物。

3.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专栏4-16:运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12条)

世界文化遗产研学之旅:洛阳含嘉仓遗址——洛阳回洛仓遗址——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黎阳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商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

华夏历史文明体验之旅:隋唐洛阳城遗址——汉魏故城遗址——二里头夏都遗址——偃师商城——郑韩故城——郑州商城遗址——大河村遗址——小双桥遗址——荥阳故城——西山古城遗址——安阳殷墟。

隋唐运河古都体验之旅:隋唐洛阳城——安阳殷墟商城——郑州商城——北宋东京城——商丘古城。

运河古镇记忆传承之旅:新安铁门镇——巩义市河洛镇——荥阳古荥镇——中牟万胜古镇——开封朱仙镇;

孟津朝阳镇——博爱县清化镇——卫辉古城——滑县道口古镇——浚县古城——濮阳元村镇。

运河两岸精品之旅: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核心段两岸。

水工科技研学之旅:洛阳南关码头——焦作永济渠渠首——小丹河九道堰——新乡百泉河水闸体系——清丰苏堤卫河码头——台前穿黄调节水闸。

观光休闲度假之旅: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伊水游园——王屋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嵩山风景名胜区。

隋唐运河文物之旅:洛阳汉魏故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郑州大河村运河遗址公园——滑县明福寺塔——焦作嘉应观。

缤纷多彩陶瓷之旅:夏都二里头——唐三彩——巩义窑——郑州商城——钧瓷——汝瓷。

稽古创新曲艺之旅线路:河洛剧院——河南曲剧——四平调——开封二夹弦——河南省豫剧院——大平调。

精彩纷呈非遗之旅:洛阳唐三彩——真不同洛阳水席——洛阳宫灯——偃师河洛大鼓——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辉县剪纸——滑县木版年画——麦杆剪贴——汴京灯笼张——苌家拳——小相狮舞——汴绣。

休闲运河骑行之旅:伊河——贾鲁河——汴河——卫河。

4.旅游风景廊道精品线路

专栏4-17:旅游风景廊道精品线路(6条)

“五都荟洛”历史人文游:偃师商城遗址——“最早的中国”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东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

伏牛山全域旅游示范区核心景区风景廊道:尧山——木扎岭——白云山——老君山——抱犊寨——老界岭——豫西大峡谷。

河流休闲游:黄河生态廊道孟津段——伊河游园——洛浦公园——新安涧河生态河谷——瀍河公园。

河流运动游:孟津沿黄运动廊道;伊河游园运动廊道;偃师区环伊洛河运动廊道。

河流溯源游:伊河溯源;洛河溯源;淮河溯源。

最美自驾公路:汝阳十八盘洛阳最美地质公路;新安县仓青线;新310国道新安段;洛栾高速嵩县至重渡沟段;洛宁县小界乡胡上路;嵩县环湖(湖山圣域)公路、嵩县环嵩(嵩县爱你)公路。

5.八大主题文旅线路

专栏4-18:八大主题文旅线路

“文明之源、根在河洛”研学游:依托洛阳六大文化板块,打造研学旅行精品。实现“十大主题、百条线路、千个故事、万人参与”的洛阳市研学旅行发展目标,叫响“研学洛阳,读懂中国”品牌,创建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打造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城市。

古长城文化游:汝阳西泰山——嵩县木札岭楚长城遗址文化游。

“东方博物馆之都”精品游:以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为支撑,推出博物馆旅游精品线路。

丝绸之路非遗游:丝绸之路公园——玄奘文化景区——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城定鼎门遗址区——汉函谷关——含嘉仓——回洛仓。

工业文化体验游:涧西苏式建筑群——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东方文创园。

特色乡村游:孟津平乐村——孟津南石山村——孟津河洛印象地(卫坡古村落)——伊滨倒盏村——伊川龙凤山古镇——栾川重渡村——栾川拨云岭村——嵩县天桥沟村——嵩县石头部落——嵩县陆浑村——嵩县龙王村——偃师喂北古渡村落。

“洛阳乐道”健身游:以洛阳建成区为核心的1100公里“洛阳乐道”。

黄河红色文化精品游:小浪底水利枢纽——中国共产党治黄展览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洛阳警察博物馆——中信重工焦裕禄事迹展览馆——东方红农耕博物馆——西工兵营——抱犊寨红色旅游区——嵩县红25军长征纪念地——三门峡刘少奇旧居。

(二)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1.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

整合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融合各文旅新媒体,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合作,建成“一体策划、集中采集、多种生成、立体传播、同频共振”的洛阳文旅全媒体宣传矩阵,打造“自媒体—互联网大平台—省市媒体—中央电视台”四级联动传播体系。

2.做好主流媒体宣传

利用影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发挥旅游景区、文艺院团、文博院馆、文化研究机构等优势,拍摄发行旅游公益广告、人文风情影视、文化历史纪录片等。电视、报纸、广播、网络投放洛阳旅游宣传片和“两节一会一论坛”文化旅游宣传广告。发挥高铁网络的辐射带动作用,瞄准优质客源开发沿线市场,继续冠名高铁列车,宣传洛阳旅游。投放高铁、地铁、机场、公交等宣传广告。在国内主要交通枢纽城市投放各式各类宣传广告。

3.做好新媒体营销

借助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网红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级、立体化宣传推广,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推广体系。加强与OTA企业合作,借助微信、抖音、头条等新媒体渠道,精心策划有较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事件营销活动,着力吸引更多层次的游客群体来洛阳“打卡”旅游。持续推进“洛阳旅游”自媒体品牌建设,着力打造集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头条、APP为一体的多渠道、立体化的全媒体中心,持续唱好四季歌,用青春语言讲好“洛阳故事”。建设媒体特约评论员、文旅专家学者、网络写手等人员信息库。利用新媒体链式传播的效用,计划开展专题培训和评选比赛,提高我市民间机构和个人的创作水平、调动发挥城市自媒体、网红创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基于我市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山水资源创作出快炙人口的视频、图片、文字,在微博、快手、抖音等平台进行推广。

(三)塑造文化旅游推广平台

1.构建文化旅游协作联盟

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加强郑汴洛、伏牛山区域性文化旅游协作联盟合作。加强与沿黄河流域城市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打造郑(州)洛(阳)西(安)黄河古都文化旅游协作带上发挥洛阳的引领带动作用。联手打造郑汴洛黄河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安阳”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沿黄生态廊道,共同做大旅游市场,辐射豫西北、陕东、晋南等周边区域和沿黄流域城市。积极融入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等。加深与国际古都联盟沟通交流,密切与世界旅游联盟友好合作,筹建世界古都文化旅游合作推广联盟。与西安、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安阳、郑州等知名古都,联合打造古都旅游线路。做好“融合之路”北魏文化旅游交流活动,在北魏文化学术研究、文化文物交流、旅游市场共享、客源互换、开通航线方面,加强我市与呼伦贝尔市、大同市、大兴安岭地区的交流合作。成立黄河流域戏曲艺术演播演出联盟,依托《黄河志》等数字化重点工程建设,开展文化产品数字化制作和网络化推广,延长沿黄演艺文化产业链条。

2.搭建文化旅游交流平台

借势“两节一会一论坛”会展品牌,深化花会节庆、古都文化、根亲圣地、河洛民俗等研讨交流,办好“沉浸式剧本杀”“国风穿越节”等节会活动。设立河洛文化研究院,推出若干标志性的河洛文化研究成果。策划举办黄河文化研究国际高峰论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讨会、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年会等活动,搭建高层次、高水准的黄河文化对话交流宣传平台。通过旅游推介会、大型旅游活动、媒体采风与跟踪报道等方式,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高国内外对洛阳旅游的关注度。利用传统节日情景化体现河洛文化内涵,举办洛阳文化特色兼具娱乐性、体验性的国际化节庆文化活动,带动发展旅游体验经济。

(四)提升国际影响力

1.开拓国际客源市场

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文化名城、入境口岸城市的交流合作,赴日本、韩国、意大利、泰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开展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活动。巩固扩大日韩、欧美主要客源市场,培育拓展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等新兴市场,不断提升洛阳入境游线路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充分发挥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账户在境外的社交宣传功能,扩大洛阳文化旅游在境外的影响力。

2.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围绕加快构建现代开放体系,突出“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优势,发挥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旅游组织作用,积极举办国际会议、节会和赛事。扩大“两节一会一论坛”规模,举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等寻根祭祖活动。举办河洛文化国际高峰论坛,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争取更多高端国际会议、赛事和学术交流活动落户洛阳。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文化旅游机构、旅行商、主流媒体、艺术团体的互访交流,在主要客源国设立洛阳文化旅游推广中心,加大文旅交流宣传营销力度,提高国际知名度。

3.加强国外机构合作

利用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平台,引进世界知名文化企业、文化创意资本和国际文化机构。规划建设国际文化产业园和国际组织集聚区,重点吸引国际知名文化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国际文化组织及分支机构等落户洛阳。加强与友好城市沟通联系,加强与国际文化机构、学术机构、非官方人士的交流互动。推动国际有关机构设立驻洛代表处和办事机构。提升城市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打造更多政府及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品牌。建立国际人才交流平台和机制,多渠道吸引外籍优秀杰出人才。

六、塑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提质增效,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丰富服务内容,不断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更加均衡,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持续提高。

(一)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县级以上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推动公共文化场馆向“以人为中心”转型,建设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场馆。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加强资源统筹和共建共享,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拓展服务功能。优化文化场馆建设布局,建设洛阳文化客厅、黄河非遗展示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推动图书馆、城市书房、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功能整合和融合联动,促进文化空间与旅游空间双向赋能、文旅空间与社会空间多维互通、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互补共建,把文化场馆打造成为居游共享空间。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升城市书房规范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完善社区文化服务,通过乡村文化服务社、最美文化空间建设,助推洛阳创建文明典范城市。

(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建设,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布局,做到标准统一、服务规范、供需对接、高效便捷。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水平,鼓励通过错时开放、延时开放,开展夜间服务、主题服务等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面向不同群体开展差异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充分保障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教育融合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社区(行政村)文化管理员等基层工作人员作用,常态化组织开展艺术汇演、广场舞创作展演、社区嘉年华等活动。

(三)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持续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戏曲进乡村”“河洛欢歌”“乡村村晚”等现有品牌活动覆盖面,提升影响力。鼓励引导、创新发展黄河文化、河洛文化、大运河文化、根亲文化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多元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体系,实现一县一乡一品牌。加大群文作品培育,完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选拔、推广和奖励机制,推出一批有力量、有筋骨、有温度、接地气的群众文艺作品。推动全民文化艺术普及工作。开展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等全民阅读活动,培育城乡阅读品牌,提质“书香洛阳”,提高城市书房服务管理水平,扩大15分钟读书圈影响力。培育一批民间阅读推广组织和推广人。实施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计划,丰富少儿阅读活动形式和内容。

(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鼓励第三方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和服务资源配送等。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等方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推进公共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公益众筹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强力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激励回馈等机制,保障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

七、提升文化旅游数字化水平

聚焦文化旅游发展现实需求,实施科技引领工程,强化科技自主创新,推动智慧文旅大数据平台建设,提高文化旅游科技应用能力。

(一)旅游产品数字化

创新文旅产品生产与传播模式,深度应用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洛阳智慧文旅,推动“上云用数赋智”建设,培育壮大云演艺、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旅业态,开发适应年轻旅游群体爱好的新一代实景模拟、沉浸体验、数字博物馆等体验型文旅消费项目,提升文旅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生产、营销等数字化水平。

(二)景区建设数字化

利用科技手段对传统景区进行改造升级,增强观赏体验性。提升数字导览、网络讲解、网络售票、分时预约入园等服务,运用大数据、5G、区块链等新技术,建设“数字龙门石窟”“数字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隋唐洛阳城”“数字大运河”“网上博物馆之都”等一批数字化景区。

(三)旅游服务数字化

与河南省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智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有效对接,依托洛阳政务服务云平台,指导洛阳文旅集团建设集城市形象展示、智慧旅游体验、游客咨询投诉服务、旅游产品预订、旅游产业监测、旅游应急指挥、旅游票务服务等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优化提升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多终端、全覆盖、便捷化的旅游信息发布平台,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增强游客满意度。

(四)非遗展示数字化

借助“非遗科技+”手段,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建设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黄河流域非遗传承展示中心”“乡愁博物馆”“非遗传习所”等公共文化场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公开展示,便于公众查阅共享信息,做好信息归档和面向社会宣传推广。

(五)公共服务数字化

融入省“文化豫约”数字平台,整合各级数字资源,实现公共文化云资源内容对接,功能互联互通。对接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平台,完善“订单式”“菜单式”服务机制。推广“公共文化科技+”,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进行智慧化升级和改造,运用人机交互、增强现实、全息影像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服务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升服务效能。

(六)文旅消费数字化

深入推进“享游河洛”文旅消费平台建设运营,积极促进文旅企业入驻,持续完善平台功能。健全文旅消费大数据管理监测体系,提升文旅行业大数据应用水平,构建文旅行业诚信体系,举办线上文旅促消费活动。发布“国潮洛阳、青春时尚”青年文旅消费地图,拓展流量入口,提升运营能力,实现旅游全要素线上交易。

八、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旅游资源配置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市场有效、政府有为更好结合,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建立符合洛阳实际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实现全景迎客、全时迎客、全民好客、全业留客。

(一)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网通办”,推行网上审批、不见面办理、“最多跑一次”,推广洛阳三区融合试点改革经验,鼓励文化旅游现行政策先行先试。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提高便民利企水平,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加强政策引导,改善营商环境,支持文旅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在城市道路、建筑外形、街道格局、公交场站、住宿餐饮、购物场所、景观配置、路标路识、水电照明等建设和设计中融入文旅元素,写意城市旅游与旅游城市的城市文化。

大力倡导诚信文明旅游,全面提升城市居民文明素养,组织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文明旅游氛围。

推进文旅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旅游志愿者管理激励制度。开展志愿服务公益行动,各县区建立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站。培育先进模范志愿者、志愿者组织,树立洛阳旅游志愿者良好形象,颁发旅游志愿者纪念奖。

(二)培育市场主体

发挥河南省文旅集团、洛阳文旅集团等文旅头部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文旅产业双向融合、跨界创新发展,推动培育一批以文化和旅游为主业、以融合发展为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旗舰企业,展现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担当。鼓励和扶持中小微文旅企业精品化打造、多样化开发、融合化发展。推进文旅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文旅企业综合服务和创新创业平台,发挥其对自主创新创业的孵化作用。

(三)加强市场监管

完善文旅市场监管机制建设,落实文旅环境综合评价、督办、治理制度。改革文化旅游投诉受理机制,促进矛盾纠纷调解化解。推行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运用,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文旅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旅游从业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用体系,将失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实施黑红名单制度。完善文旅企业准入和退出机制。

(四)强化综合执法

持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优化文旅市场环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完善联合办案和执法协作机制,推进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和服务型执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维护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稳定。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市县联动推进、社会积极参与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格局。市、县区两级成立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要结合规划,制定方案,细化措施,推动落实。

二、强化项目支撑

以“项目为王”,突出文旅文创重大项目支撑。建立市文化旅游重点领域动态项目库,与各级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项目库联通,构建市、县、乡(镇)三级“责任制+清单制+项目制”跨区域跨行业的文化旅游项目动态管理体系,协同推进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库。全方位研究重大项目相关要素需求,对接各级国土空间、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等规划,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围绕文化遗址保护、文化传承弘扬、文化产业发展、文艺演出创作、公共文化服务、旅游产业培育、市场传播推广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开工一批以创意、科技为贯穿的支撑性、引领性、标志性重大文化旅游项目。

三、加强组织实施

发挥文化强市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督导检查,预判和解决落实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体育等部门的联动落实合力,形成上下协调、左右沟通、内引外联的工作格局。建立评估和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定期评估与动态评估,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对评估结果的反馈运用。

四、加强要素保障

强化资金保障,市、县财政加大文化旅游发展投入,用于宣传营销、创研开发、人才培养、投资奖补及考核奖励。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文化旅游新业态等方面建设。强化土地保障,加大对优质文化旅游项目的用地支持,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文化和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强化人才保障,实施河洛英才计划,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重点引进文旅青年才俊,在职称评定、创新创业、居住、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保障措施。

古荥小产权房,洛阳市政府最新通知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fangchanchangshi/121132.html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