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河南新闻广播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请问,咱们商丘是如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布局谋划这篇大文章的,现在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战营:我想在座的不少记者,都或多或少有农村生活的经历,看看现在的乡村,对比记忆中的乡村,会有很多感慨。乡村真的变化很大,变得越来越干净、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美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同样让商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商丘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对表对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豫东大地一步步变为现实。
我们以摆脱贫困为乡村振兴前提,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商丘市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辖市之一,所辖的6个县全部是贫困县,分别是虞城县、睢县、民权县、宁陵县、柘城县、夏邑县。2014年以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当做政治任务,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持续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确保我市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商丘已实现920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60.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全覆盖。今年5月8日,省政府正式宣布我市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在脱贫攻坚战过程中,我们重点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三场硬仗,最大程度地让贫困群众富起来。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通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扶贫车间、旅游扶贫等,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我市柘城县全县辣椒种植面积达40万亩,被誉为“中国辣椒之乡”;夏邑县是“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西瓜之乡”,宁陵县是“中国酥梨之乡”,梁园区是“中国草莓之乡”,等等。比如,睢阳区郭村镇通过鼓励引导贫困户以资金入股企业形式发展生猪养殖业,支持建设扶贫车间带动贫困劳力就业,鼓励贫困户申请小额贷款入股企业分红,建设光伏发电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发展劳务经济,打响“每年输出1万人、年底带回1个亿”劳务品牌等。所有这些措施,使每个贫困户年稳定增收5000元以上。目前,郭村镇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贫困户全部脱贫,顺利通过了省精准脱贫考核验收和第三方评估。同时,我市的电商扶贫产业发展也方兴未艾。柘城农家女王茜外出打工,自强不息、刻苦努力,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凭借掌握的英语、电商和互联网技能,成为了浙江义乌一家外贸企业的白领,月收入几万元。2015年,为了实现创业理想、建设美丽家乡,王茜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参加农村淘宝人选拔。最终,王茜从5000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柘城县第1批110名农村淘宝合伙人之一。在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事业部的支持下,王茜在家乡大仵乡马庄村建立农村淘宝服务店,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在当地名气很大,还走上了联合国大讲台讲述她农村淘宝致富故事。
我们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好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民权县花园乡有个赵洪坡村,前几年还是一个脏乱差的贫困村,2016年,他们依托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等优势,以“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为内涵,按照“一户一措施、一户一产业”的原则,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聚力打造集乡村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宜居宜游新农村。村庄先后硬化了主街道,整修了小巷,新建了造型花墙和景观门楼、长廊、文化广场,村塘美化后他们起了个新名字——醉湖。去年三月份,我到那里去,看到他们依据建筑风格、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将两条乡村小巷改造成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民俗文化街,村里的民俗文化馆、国学大讲堂业已建成使用,地方民俗特色已初具雏形。商丘市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持续开展了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治理农村“脏乱差”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重点的“美丽商丘·整洁村镇”活动,不砍树、不填塘,在保持村貌基础上美化乡村环境。全市所有行政村均配备了保洁人员,城乡一体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经建立,房前屋后、屋内屋外、田边地角、村庄路边,现在很少能见到垃圾了。尤其是我们全面开展“厕所革命”后,行走在各个乡镇村庄干净整洁的水泥道路上,昔日臭气熏天的旱厕难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水冲式厕所。去年,全省“厕所革命”现场会在商丘召开。我们将持续借鉴浙江经验,从上到下完善机制,抓实、抓细、抓好,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绘就农村发展新画卷。
我们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的商丘样板。商丘农村地域广阔、村情千差万别,我们坚持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准确聚焦阶段任务,科学把握节奏力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城乡融合、规范提升、环境整治、传统保护、拆迁合并等分类推进;在尊重乡村传统文化、尊重乡村特色风貌、保持乡村建设肌里基础上,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建设具有田园风光、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比如,永城市演集镇时庄村,近年来,这个村发挥自身靠近城区的地理优势,有效衔接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规划,整合区域历史文化及景观资源,将村庄打造成集民俗体验、乡旅文化、美食民宿于一体的田园文化旅游综合体。这个村有观光廊道,有农家游园,有老石磨加工的艺术品,有特色文化工作室,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生活,艺术家慕名前来写生采风、创作作品,每天接待大量游客,已成为城里人感受乡愁的美丽家园。再如,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充分挖掘村里人喜欢画画的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现在全村共1366人,有800多人从事绘画产业,有国家美协会员2人、省级美协会员42人、市县两级美协会员359人,以工笔画虎为主,兼画人物、花鸟、山水等,品种繁多。村中夫妻画家、父子画家、兄弟姐妹画家及三世同堂作画者比比皆是,每年9万余幅画作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韩国、日本,年产值1.3亿元,被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新农村就要有新风貌、新生活。我们相信,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一定能用无数的美丽乡村扮靓美丽商丘,让农民群众看到美的景色、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的生活。
豫东粮仓国人厨房
农民日报记者:商丘地处华北平原黄淮平原腹地,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据我们了解,全国30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商丘,商丘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请问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延伸粮食产业链条方面,这些年商丘是如何做的?
张建慧:商丘是农业大市、产粮大市。粮食,可以说是商丘人的命脉,也是商丘人的自豪。商丘市的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5亿斤提高到2018年的145亿斤,增长了近10倍,不仅解决了全市926万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60亿斤粮食及制成品。现在,商丘的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30,是名副其实的“豫东粮仓”,你说的全国每30个馒头中就有一个来自商丘,就是这个原因。这方面,近年来,我们着重做的工作有以下几点:
我们扛稳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把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保粮食安全,保粮食增产。一是政策扶持有力,落实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科技兴农到位,培育推广良种良法,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种粮机械化率。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开展大规模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变“望天收”为“吨粮田”。四是扩大规模种植,发展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粮食生产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夏邑县会亭镇崔楼村有个种粮大户叫刘领军,他承包流转土地1200亩,发展规模种植。今年,他家的小麦亩产1200多斤,因为种的是小麦良种,种子公司回收价格1.4元每斤,光小麦这一季,一亩地就能挣到将近600元,加上秋粮收入,每亩收入超过1000元。今年,夏邑县用“以奖代补”形式,奖给刘领军一台价值14万多元的植保机,并新建一套粮食烘干设备。由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近年来,商丘粮食产量节节攀升,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商丘市四次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永城、夏邑、虞城、民权、柘城、睢县等6个县(市)多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商丘五谷丰登,农产品供应充足,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油罐子”。
我们围绕粮食深加工做文章。粮食多、品质好,商丘就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探索走出了一条从“豫东粮仓”到“国人厨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商丘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60万亩,以小麦为主线,衍生出包子、水饺、面粉等一批深加工生产线。比如,近年来,永城市依托优质、丰富的小麦资源和突出的品牌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更加重视面粉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加快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发展面粉食品加工产业,在该市开发区内规划建设了食品产业园,建设上下游协作紧密、产业链相对完整、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全链条、全循环、高效益”的百亿级食品产业园。永城食品产业园,占地7.03平方公里,目前入驻食品产业园的食品企业越来越多,麦客多食品、硒麦食品、蕾薇食品、鑫鼎食品、卢师傅食品、台湾正源食品、华冠面粉、远征粉业等一批企业落户,总产值达78.2亿元,面粉加工企业130多家,农产品畅销全国30个省市,还远销俄罗斯、韩国等国外市场。
我们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开放农业。商丘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有个名代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蛋糕、面包、月饼等200多个品种,在商丘、周口两市拥有93家现代化连锁店,周边地区吃的蛋糕基本上都是名代的。名代食品在豫鲁苏皖四省交界成为响当当的品牌。宁陵县以石桥镇酥梨园区为核心区,重点建设“一中心三园”,即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优质酥梨产业园、果品加工物流园、休闲观光科普园,全力打造商丘农业科技园区,拓展领域,拉长链条,优化布局,推进宁陵酥梨及相关特色产业创新发展,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商丘市梁园区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贵友集团,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大胆走出国门,到吉尔吉斯斯坦发展食品加工产业,在该国投资兴建“亚洲之星”境外经贸合作区,占地8500余亩,年饲养商品肉鸡1000万只,年孵化商品鸡苗1000万只,年加工饲料12万吨和年屠宰肉鸡800万只。这是我省首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荣获了“丝路之星”称号,生产的“楚河”牌禽肉产品已占该国禽肉市场销售额的49%,创造了商丘本土品牌在域外市场占有份额的新高。如今,商丘正由“卖原粮”向“卖产品”升级,由粮食生产大市向粮食经济强市转型,推动商丘从“豫东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华丽蝶变,让“商丘味道”飘香全国、飘香世界。
交通枢纽枢纽经济
河南日报记者:商丘是国务院确定的“八纵八横”高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全国66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有媒体还报道说,商丘是河南省仅次于郑州的第二个交通枢纽城市。请问,正在叫响“华商之源、通达商丘”品牌的商丘是如何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的?
王战营:商丘交通优势特别明显,四通八达,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区位交通优势成为一张靓丽名片,“华商之源、通达商丘”品牌正在叫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加速成网关键时期,提出“建设大交通、发展大物流、形成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决策部署,开始了立足优势、发挥优势、做大优势、创造优势的生动实践。
我们着力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在铁路方面,铁路通车里程达到540公里,高铁普铁“双十字型”铁路枢纽全面形成。陇海铁路、郑徐高铁、商合杭客运专线在商丘“三站合一”,商丘站成为全国首个集普铁、高铁和多条客运专线为一体的铁路客运站。商合杭高铁已于9月6日开始联调联试,京雄商高铁正在紧张施工中。京雄商高铁、商合杭客运专线通车后,商丘到北京只需要3个多小时,到杭州只需要2个半小时。预计今年年底,我市铁路年客流量将达到1300万人次,成为我省第二个高铁枢纽。在公路方面,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市、县、乡、村四级公路总里程达2万多公里,公路密度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快速推进的“三环九放射”完成后,将构建40分钟至60分钟交通经济圈。在航空方面,在商丘原军用机场基础上规划建设的商丘机场,已开始实施。投入使用后,将实现我市民用航空“零”的突破,拉近同国内外的时空距离。在内河航运方面,内河航运里程达到208公里,沱浍河、涡河航运工程进展顺利,豫东地区通往华东的水上运输通道正在打通,商丘通江达海不再是梦想。
我们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首先,我们邀请国内顶尖专家学者编制了《商丘市枢纽经济发展规划》。2017年,《商丘市枢纽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这为我市发展枢纽经济描绘了蓝图,商丘也成为全国第一个编制枢纽经济规划的地级市。其次,大力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近年来,商丘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枢纽经济的核心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滚动实施了服务业重点项目168个,2018年完成投资580亿元,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商丘豫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三大物流产业集聚区之一,刚刚荣获“2019年度全国优秀物流园区”称号,园区汇集了中原佳海国际商贸城、传化公路港等一大批商贸物流企业,完整的物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已达3187家,物流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2018年12月,商丘市被定位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再次,我们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融入省“三区一群”战略,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争取主动,向东主动对接长三角,向西积极融入“三区一群”战略。去年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之后,作为淮海经济区10个核心城市之一,我们紧抓这一区域合作重大机遇,加强与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的联系,去年12月我们参加了首次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共同签署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协同发展新机制,推动淮海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不断提升对鲁西南、皖北地区的辐射力,全力将商丘打造成为河南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提升全省竞争力的支撑点。
我们完全可以说,伴随着综合交通枢纽的打造,商丘枢纽经济的倍增效应、乘数效应进一步呈现,商丘发展不可估量。一个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商丘,不久将会屹立在豫东大地!
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从商丘实践来看,商丘市每个县(市、区)都优先发展一到两个主导产业,请您具体谈谈商丘是如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的?
张建慧: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几组数字。2018年,商丘市食品、装备制造、纺织服装3个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010亿元、1000亿元和750亿元,县域11个特色产业集群有10个主营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全省2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丘占4个,是河南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最多的市;2011年以来,商丘在全省产业集聚区观摩评比活动中连续8年保持领先地位。上述这些数字的背后,就蕴含着商丘围绕主导产业创新创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商丘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了从农业主导型到工业主导型的转变,每个县都培育了一至两个主导产业,在全省区域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推动了又好又快跨越发展。
一是主导产业逐步确立。我们重视县域主导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大家知道,永城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建国后的很长一个时期,煤就是永城的“钱袋子”。为解决靠资源吃饭“一头沉”的问题,永城提出了发展“黑白绿经济”的理念,黑指的是煤炭,白指的是面粉,绿就是旅游经济。作为国家小麦优良品种生产基地,永城年产小麦6亿到8亿公斤,年加工小麦30亿公斤,荣获“中国面粉城”称号。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国家生态建设优先的战略布局下,该市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由“黑白经济”向“黑白绿”经济转变,实施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的“5+N”产业战略升级,“绿色永城”迅速崛起。如今,放眼永城市区,产业兴旺、活力四射,风景如画、令人神往。
二是县域特色产业鲜明。睢县“无中生有”,大力发展制鞋业,目前年产能已达1.5亿双,已成为“中原鞋都”。宁陵县从以“张宝林”时代的张弓酒为主导产业,如今转型为复合肥加工生产,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复合肥加工生产基地。夏邑县有“世界第一缝纫线”之称的大洋纱线,一个月的缝纫线产量就是3000万千米,大致相当于绕地球750圈。示范区先进装备制造、物流运输,梁园区生物医药健康,睢阳区针织内衣,等等,这些产业潜力都很大。
三是行业话语权大幅提升。“中国冷谷”民权,万宝、香雪海、澳柯玛电器等20多个品牌的冰箱冷柜年产2200多万台,全国每10户家庭就有1户用的是民权产的冰箱冷柜。年产冷藏保温车2万多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中国钻石之都”柘城,金刚石产业不断升级,由单一微粉加工向高端金刚石及制品、钻石饰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年产量达60亿克拉,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和50%。“中国钢卷尺城”虞城,年产钢卷尺15亿只,我国每出口10个钢卷尺就有6个来自虞城。如今,3个县都有国家级的质量检测中心,都是同类行业标准的参与制定者。
为发展主导产业,这些年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立足工业强市,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助推企业“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同时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积极发展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河南中分仪器研发的变压器色谱在线监测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全组分检测技术的产品,公司生产的便携式系列检测仪器占国内市场70%以上,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二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产业链整合提升。着力开展延链补链、关联配套、核心技术、知名品牌等精准招商,让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势更明显。如今,中国恒天永安智能化纤纺项目、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足力健幸福小镇、华晶金刚石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项目先后落户商丘,这些投资规模在10亿至60亿元之间的大项目带动了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三是推进产销对接,助品牌创造价值。商丘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电动车展会、三届针织童装展会和三届食品展会,并在全国率先打造了线上线下同步的“O2O”展会,展会累计签订购销协议金额438.4亿元。商丘还借助网上平台,开展多渠道营销。如今,在阿里巴巴平台全国行业产地排名中,商丘针织童装居全国先进位次,五金工量具行业线上交易额居全国前列,“商丘品牌”正以崭新的形象走出河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四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包括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等10个工程。目前,商丘拥有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4个省级高新区、5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培育了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全省名列前茅。我们先后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省科学院等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推进技术合作。我们率先在全省18个省辖市建立了商丘科学院,并被认定为省新型研发机构。我们每年都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重奖为科技创新作出贡献的有功之臣。
招商引资开放发展
河南商报记者:近年来,商丘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开放发展,请谈一谈商丘在这方面的工作。
王战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谁的开放度高,谁就能更好发展;谁的招商力度大,谁就能更快发展。扩大开放招商,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是商丘近年来发展的经验,也是商丘跨越发展的主战略。多年来,我市一直将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扛在肩上、放在心上,坚持把项目引进和建设作为总抓手,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至2018年,全市共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942.9亿元,投资3亿元以上大项目397个。2019年上半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88.9亿元,规模居全省第3位。其中在建3亿元以上项目136个,10亿元以上项目21个。这方面,我概括为三句话,一是“引进来”,二是“走出去”,三是“优环境”。
“引进来”,就是瞄准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我们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只要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不仅是我和建慧市长,每一个县(市、区)主要负责人都会积极主动去招引、去对接,有时为了招引一个项目,我们会连续多次赴企业洽谈,商丘人的诚意打动了众多企业将总部直接迁移到商丘。我们在引进龙头、集聚关联、完善链条、打造集群上下功夫,重点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腾笼换鸟”,当地3000多家鞋企要向外搬迁,一时间成为全国各地招商的“热饽饽”。睢县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多次赴雄安新区开展招商,前后举办了三次招商推介会,邀请了500多家制鞋企业负责人参会,从项目洽谈到落地建设,为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目前,雄安新区制鞋关联企业成功转移至睢县120多家,睢县制鞋业的年产能也突破了1.5亿双。
“走出去”,就是大力发展外经外贸,保持开放好态势。前面我也说过,商丘保税物流中心运营顺利,进驻企业达66家,与中远海运集团、青岛港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协议,完成进出口贸易额10多亿元,大宗商品和工业原材料是我省三大保税物流中心中业务量最大、效益最好的。去年,商丘保税物流中心被确定为“省级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为加快推动传统国际贸易向跨境电子商务转变,我市专门建立了2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率高达90%,去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9.2亿美元。神火集团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不仅在省内许昌、平顶山、焦作等地设有分公司,还在新疆、贵州、山西、深圳投资项目、搞活经营,并在澳大利亚、非洲设有合作项目,为企业拓宽了路子,产值和效益在全省同类企业位居先进位次。在当前煤电铝不够景气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开放发展之路。
“优环境”,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更多的企业落地商丘,让企业更好地在商丘发展。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十项重点工作,就将优化营商环境放在了首位,坚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动简政放权,为市场主体降门槛、去台阶、减手续、添动力,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能力,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商丘新标识。我市有一家主营车辆“油改气”的公司,企业负责人一个月就要跑好几趟行政服务中心,对天然气瓶进行登记报备,需要15个工作日才能办好,现在一个月跑一趟、1个工作日就能完成。通过“放管服”等重点改革的推进,我市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创业创新蓬勃发展,激发了市场活力,新主体不断涌现。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92万户,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41.75万户,总数位居全省前列。我们将以减税降费政策落地、金融支持实体政策进企、大幅压缩行政审批时限为重点,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能力,让一流高效的营商环境成为商丘扩大招商、开放发展的新招牌。
中心城市新型城镇化
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我们发现,很多到过商丘的领导、客商、旅客和记者都说,商丘近几年变大了、变美了、变绿了、变亮了。请您谈谈商丘是如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
张建慧:首先感谢记者朋友对商丘的赞誉。正如你所讲的,这几年商丘着力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全域城镇化发展,中心城区和全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十年前,商丘的城区面积还不足5平方公里,如今,商丘中心城区面积14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130多万人。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会议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总体要求,围绕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带动全域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去年和今年公布的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商丘均居三线城市行列。在中心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做优做强中心城市。以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为目标,抢抓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着力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促进城市“四率”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主干道和支路网络持续完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在做优中心城区方面,我们重点突出了城市环境的提升。近几年,我们充分发挥商丘的历史文化优势,以汉梁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打造了一批具有商丘文化特色的园林园艺公共产品。我们着力于市域内的九条河流,把过去的臭水河和垃圾河变成了如今的清水河及沿河沿岸的带状公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有了新提升。
在做强中心城区方面,我们重点打造了“三心联动”城市发展框架,通过打造高铁枢纽商务区、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创意区、日月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个核心区,不断优化中心城区结构。在组团布局中,我们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的理念,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使中心城区的居民生活更方便更便捷。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我们借助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重大机遇,把“两城”联创看作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重要载体、提升城市治理和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不断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化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通过创建的实效,使“两城”联创工作越来越深入广大市民的内心,大家都自觉地参与到使城市更加美好的行动中。我市有一位50多岁的市民,每天都以捡垃圾的形式进行晨练,被称为“街净哥”;商丘有一支由7位女性组成的清淤队,称为“女子清淤班”,在这个“脏了自己净了城市”职业上,一干就是十余年;每天的交通高峰期,都有大量机关干部和志愿者帮助交警维持秩序。我们深知,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既要有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也要有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使每位市民都主动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积极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
我们注重以人的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编制《商丘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明确提出了“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千村”的市域城乡结构体系布局,即强化中心城区和虞城、宁陵两大组团城市的核心要素集聚和功能品质提升;做优做精永城副中心和夏邑、民权、柘城、睢县等县域中心及24个重点镇;做特做美一般乡镇和美丽乡村,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网络格局体系。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们按照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要求,把县城作为城乡一体发展、融合发展的重点载体和平台,依托县城、镇区和产业集聚区,使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不断增强吸纳农业农村产业和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的能力。2017年,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提出了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围绕做好这四篇文章,我市各县(市、区)在城镇建设上都有了新突破。比如,永城市开展了采煤坍陷区的城市“双修”治理,按照“宜园则园、宜农则农、宜渔则渔”的思路,采取“打造生态景区+复垦耕地+居住用地+高效生态农业用地”为主的创新治理模式开展生态治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日月湖工程,并以生态保护为主线,已建起18平方公里的湖面、绿地和生态观光园,相继建成艺术运动公园、水上娱乐、婚纱摄影基地等。随着生态治理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游人漫步在景区,俨然进入一幅意境优美的水墨画,破败荒芜沉陷区已是满城绿色半城湖。同时,我市还因地制宜,培育了夏邑县会亭镇、虞城县利民镇、睢阳区郭村镇和宁陵县后陈村、民权县吴庄村、夏邑县太平村等一批特色村镇。
文化传承商丘好人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刚才在展厅看了关于商丘历史文化的介绍。请您谈谈商丘在传承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实践?
王战营: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多长,商丘的历史就有多长;中国文化有多厚,商丘的文化就有多厚。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提出“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今天,我围绕商丘历史文化,着重说说商丘的名、商丘的城、商丘的人。
先说商丘的名。来过商丘的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出自《诗经?商颂》。这里,燧人氏钻木取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启了人类第一次文明。这里,是商部落最先居住的地方,商王朝最早的建都地,商品、商业、商人的发源地。这里,汉高祖刘邦呼应陈胜吴广,在芒砀山斩蛇起义,开创了大汉四百年基业。
再说商丘的城。商丘是一座有着五千年文明不间断中华文明史的城市,被誉为“中国古城池建城史天然博物馆”。从空中往下看,商丘古城犹如一枚古铜钱币,外为土筑的城郭,呈圆形;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我眼中,商丘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中国重要的古都城。换句话说,商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文化的根和魂,可以说就在商丘。我总结一句话,叫做: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为此,我们立足商丘历史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商丘古城保护和建设为重点,打造华夏历史文明商丘传承创新区,带动全域文化旅游业跨越发展。当前,明清归德古城保护与修复展示工作正加快推进,预计今年将对外开放,届时邀请大家走进古城,品读“一城阅尽五千年”的魅力。另外,我们大力开发永城芒砀山文化内涵,系5A级景区。目前,商丘文化旅游景区5A级1个、4A级3个、3A级12个。
后说商丘的人。商丘多圣人,多君子,多英雄,多好人。这里是孔子的祖籍,文哲大师庄子、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唐朝名将张巡“守一城捍天下”,为了抵抗“安史之乱”叛军南下江淮,在商丘以不足7000兵勇抵御13万叛军长达十个月之久,为大唐平定叛乱赢得了时间,使唐王朝得以延续。现在浙、赣、闽、粤及台湾的祖先,是从中原及江淮一带迁徒过去的。他们对张巡的敬仰世代相传,每年都有众多海内外人士来古城张巡祠祭祀。在台湾,张巡的地位堪比关羽,崇拜者超过千万。自古以来,不少名人贤士慕名居住或游历商丘。李白、杜甫、高适等杰出诗人游商丘,留下了瑰丽诗篇。李白客居商丘达10年之久,留下许多歌咏商丘的诗篇。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客居商丘20多年,在商丘创作诗歌多达69首。
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淳朴的民风,商丘人勤劳、勇敢、忠义、诚信得以传承。近年来,“商丘好人”层出不穷,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出的丰硕成果。有这样一个故事:2005年1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届浙江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会上抱着一个小女孩的合影,引起网友热议。大家都在问,这个小女孩是谁?就是商丘市见义勇为牺牲的英雄李学生的女儿李敏。李学生是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人,2005年2月20日,在温州外出务工的他,舍生忘死在飞驰的火车轮下勇救遇险儿童,献出了37岁的生命。英雄的壮举,感动了商丘、感动了温州、感动了全国。当年3月,习近平同志就李学生的英勇壮举作出批示:“李学生的事迹感人至深!李学生是见义勇为的英雄。世间有造就伟业的英雄,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英雄,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李学生就是一个作为平凡之人而作出不平凡壮举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对商丘打工青年壮举的重要批示,使商丘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好人现象”“好人精神”“好人文化”。多年来,涌现出常年持续不断捡拾垃圾、清洁城市的“街净哥”轩敬杰,拾金不昧的“贩菜哥”王超华,为了保障群众取暖大冬天光膀子趴在水里修水管的“光膀哥”叶京喜等模范个人;涌现出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商丘市义工联、商丘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队等一批典型群体。目前,“商丘好人”2万余名,3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41人荣登“河南好人榜”,10人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或道德模范提名奖。“商丘好人”,织就了商丘一道亮丽多彩的风景线。
生态环境绿色发展
河南电视台记者: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商丘提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商丘”,那么咱们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具体又是怎样做的呢?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张建慧: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商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同步推进、同步提升。当前,商丘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抓好生态环境改善正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按照中央要求和省里统一部署,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集中开展了蓝天行动、碧水行动、土壤综合治理三大攻坚战,以及国土绿化、清河行动、农村环境整治等,采取了最严格的环保措施,“天更蓝、水更清、绿更浓、空气更清新”正在成为现实,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生态改善带来的新变化。
让商丘的天更蓝。针对商丘的扬尘污染,我们探索实施的道路保洁联合作业模式、渣土运输“两固定、四严格”措施、拆迁“五步工作法”等商丘模式,商丘经验得到省里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市县乡三级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当天的空气质量指数。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并采取措施对扬尘污染、工业污染等9个方面精准施治。比如,虞城县为打好蓝天保卫战,多措并举推进“双替代”(电替代煤、气替代煤供暖)工程,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调研,掌握情况,合理分配任务,选派专门人员,多次下乡入村入户核查,不怕多跑腿、多记录,以不错一户的标准,层层传导压力,“双替代”完美收官。2017年、2018年,虞城县连续两年圆满完成“双替代”工作任务。经过持续治理,商丘空气质量大幅度改善,实现了三年前市民出门不见蓝天到如今蓝天常在的转变。如今商丘市民会不约而同举起手机拍“商丘蓝”,刷爆朋友圈。
让商丘的水更清。目前商丘市区地表水系共有“九河二湖”,其中7纵2横9条内河流经商丘市区136公里,部分内河河道成为都市生活垃圾堆积的地方。近年来,针对河内污泥多、河岸垃圾多、向河内排污多等问题,市委、市政府以“渠通、水清、岸绿”为目标,制定了专项治理方案,通过实施河道清淤、垃圾清运、截污纳管、绿化护坡等一系列“组合拳”,内河水质初步实现达标。原来困扰沿岸居民多年的“臭水河”“污水坑”变成一条条“绿亮净美”的风景带,赢得市民交口称赞。市区日月湖建成后,生态体系进一步改善,很快引来天鹅、白鹭、野鸭等水鸟栖息,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名片。得益于中心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在去年应对台风“温比亚”带来的百年不遇特大暴雨过程中,我们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灾情险情,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水生态治理方面,各县(市、区)同样不遗余力。商丘市黄河故道沿线有7座水库,其中民权县境内就有3座水库,是商丘的重要水源地,被商丘人民誉为“大水缸”。长期以来,这里围堰养殖、私搭乱建等问题突出。为让商丘市区人民喝上干净的水,民权县克服重重困难,对周边围堰坑塘、养殖围网、私搭乱建等进行集中清理,如今3座水库变成了美丽的生态湿地。夏邑县境内的沱河、东沙河是我省的河流出境断面,通过严格落实河长制和水污染治理生态措施,现在是旧貌换新颜,成了风景区。沿途36公里的绿色长廊,点缀着桃花岛、杏花村、樱花园等人民喜闻乐见的小公园、小游园等,两旁绿树红花绵延数十里,原来的荒野荒滩不见了,水清了、坡平了、岸绿了、灯亮了。
让商丘的绿更浓。商丘是豫东平原地区的农业大市,我们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把平原地区具备条件的农田变成了具有农业特色的林田,林木覆盖率达到31.75%,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黄河故道在商丘境内绵延144公里,涉及5个国有林场、7个生态湿地,现已打造成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是国家级旅游线路“黄河之旅——中华民族之魂”和河南省“三点一线”东扩旅游热线的重要部分。商丘黄河故道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申甘林带等优质生态资源,拥有大量珍稀物种,形成了“绿道花廊、水道林廊”的景观。2018年国务院批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涉及江苏、河南、安徽、山东、湖北5省25个市,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相信,在黄河故道沿线各方共同努力下,一个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一定会再给大家一个新惊喜。
去年,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先后报道了“河南塞罕坝”民权林场申甘林带的情况,就是我们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说的是,历经58年的风雨和三代造林人的共同守护,成千上万棵树木拔地而起,昔日的沙丘变成了平原林海,建成了“亚洲十大平原人工防护林”之一的民权林场申甘林带。今年84岁的翟际法老人,是上世纪60年代初毕业的大专生,1962年到民权林场工作,从一般技术员一直到担任林场总工程师。为了植树造林,提高树苗成活率,他和林场人费了不少心思,挖树坑要“小口大肚海绵底”,栽树要“三埋两踩一提苗”。翟际法的儿子和孙子先后到林场工作。巧合的是,现在民权林场林业总工程师翟文杰是翟际法的孙子。80后的翟文杰无法感受当年植树的艰苦场面,但他牢牢地记住了爷爷告诉他的一个数字——仅1964年冬天,就造林6400亩。现在林场有职工600多人,像翟际法老人一样,民权林场人“三代同堂”现象十分普遍。目前,民权林场申甘林带已经成功摘下了“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牌子。今年8月,在北京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商丘有个民权林场,三代人接力传承,把盐碱遍地的黄河故道变成了亚洲十大平原人工防护林之一。“河南塞罕坝”民权林场得到省委书记的亲自推介。我们备受鼓舞,决心继续发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的“河南塞罕坝”精神,咬定绿色发展不放松,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为具体实践。让群众生活在碧水蓝天、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鱼翔浅底的环境中。
常到商丘看看分享商丘巨变
王战营:今天和媒体朋友们在这里相聚,感到非常高兴。在发布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再次代表商丘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感谢省委宣传部给了我们这次展示出彩商丘的机会,感谢各位记者朋友来到现场共同分享商丘故事。商丘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一片红色而富饶的沃土。这里有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这里是充满希望的发展机会,这里还有数不清的非遗食品供您品尝。回望走过的路,商丘从百废待兴到振兴崛起;眺望前行的路,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诚邀大家常到商丘走走看看,体会华商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豫东大地的风土人情,领略全市人民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fangchanchangshi/120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