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提升工程,构建乡村发展新体系
郫都区坚持走质量兴农的路子,挖掘、聚合、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大力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影响力,产业提升一路精彩。
今年3月初,郫都云桥圆根萝卜首次出远门,进入北京盒马鲜生超市,卖到了9.9元/斤。5月10日,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郫县豆瓣荣登2018年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百强榜第八位。
以“天府水源地”品牌为引领,构建“农业公用品牌+区域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链式结构,郫都区聚力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安靖蜀绣、战旗系列文创品牌,“三品一标”认证成果居全省前列,“郫都造”产品颜值不断刷新。突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引领效应,打造出一批特色村落,以农民增收为目的,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6个乡村振兴特色示范镇、21个田园综合体、34个特色川西林盘聚群,“6+21+34”的城乡发展星座网,在郫都区逐步构建。该区还同步建设农业文化遗产示范、国家农业产业化等5大功能区,规划打造118平方公里“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产业经济地理加快重塑。
改革创新工程,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郫都区坚持把改革贯穿乡村振兴始终,不断深化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创新,农业双创应用领域加速拓展,乡村振兴要素供给不断强化。
“人人耘”创新探索的“互联网+农业”种养平台,短短半年时间,吸引注册用户3万余人,营业收入破1000万。利用大数据为消费者“画像”,先锋萝卜干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登上京东众筹平台,销售迅速破百万。
依托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郫都区与企业、院校共建1.2万平方米农业双创空间,与农业专家、农业科技人才完成科研合作项目42项、科技攻关项目13项,研发新品种82个,12个企业开展20项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利用双创这把“利剑”,打破了许多曾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在农村改革上,郫都区集成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等18项国家省市改革试点,成功敲响四川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形成青杠树村“整理入市+田园综合体”、白云村“宅改入市+都市农业”等一批改革示范项目。同时,郫都区坚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组织,全区培育村资产管理公司56家,股份合作社16家,全区集体经济收入达3亿元。
人才开发工程,强化乡村人才新支撑
郫都区坚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机制,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着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今年,郫都区成立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学院”,出台《郫都人才新政十条》,建成人才公寓、园区配套住房,打造郫都“人才之家”。
栽好梧桐树,广纳四海贤。郫都区严格兑现人才资助奖励相关政策,在全国率先成立“三合一”知识产权局,切实解决了人才来郫的“后顾之忧”。
聚焦“成电系、华为系、海龟系、蓉漂系”四大重点人群,进准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郫都区累计引进诺贝尔奖得主、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47人,与省社科院、省农科院等高校合作,建成专家大院,设立双创人才工作站,组建起100余名专家人才的专家库,200余名企业技术人才的人才库,以人才智库打造乡村振兴的尖兵队伍。
文化浸润工程,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就是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近日,电子科大外国语学院、成都工业院学等19所驻区高校与郫都区3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分别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校地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正加快建设“成都影视硅谷”等文创产业,郫都文创产业发展指数和文化消费指数位于四川前列。以文化繁荣助推乡村振兴。三年内,郫都区先后建成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和绿地中心公园,165个村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同时,郫都区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全区范围建设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实施乡村民风廊、文化廊等打造工程。开展“我为郫都增光添彩”等活动年均达600余场次。开展“身边好人”、“十百千”新乡贤等评选,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褒扬乡村新风。
在保护利用文化资源上,郫都区深度挖掘望丛、扬雄、川菜等郫都特有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农耕文明故事,每年举办望丛赛歌会、“望丛祭祖”等文化活动,先后实施了扬雄墓、梁家大院、文庙等修复工程,建成川菜、蜀绣博物馆,将蜀绣技艺带进北京海淀小学课堂,不断厚植乡村文化自信。
生态保护工程,打造和谐共生新格局
郫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塑造川西林盘与都江堰精华灌区融合共生的大美农村形态。在全域景区建设上,郫都区按照“一村一风格、一片区一特色”思路,集中打造6个特色小镇和180个特色聚落,三道堰旅游小镇、团结文创小镇、安靖蜀绣小镇等应运而生、快速壮大、蓬勃发展。
扛实成都市饮用水源保护的重大政治责任,郫都区全面完成水源保护地929户2955人生态搬迁任务,全面落实“治水十条”等七个十条,实施增花添彩、亮水治水、拆墙透绿“三大行动”,加快500公里绿道建设,累计完成了1.2万亩大地景观打造。同时,郫都区严格控制开发强度,集中关闭拆除“三无”企业2300余户,全面推进百村容貌整治和“厕所革命”,良好生态本地得到保持。
基层基础工程,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郫都区坚持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才能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郫都区推行以强有力党组织引领产业富民、改革兴村、服务便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一强五引领”党建工作模式,实施村(社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依托“大数据+党建”,建起“智慧党建”云平台,开办“微党校”“农民夜校”,郫都区不断打牢组织基础。
郫都区2.5万余名党员到社区“亮身份、亮承诺、亮实绩”,做出公开承诺、接受公开评诺。实施“三固化”工作制度,引导全区领导干部重心下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逐级解决群众困难,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已累计走访群众5.9万多人次,研究办结问题1164个,办理实事173件,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sznews/11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