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旬,调控的雷密不透风。一个月之后,整顿的霹雳又要从源头将非住宅用地改建住宅的可能性彻底锁死。
就在今天,市规划国土委会同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地税局、市工商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项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称《通知》),严禁擅自改变项目规划用途作为居住使用,未经批准不得转让和分割销售。
六大类建筑与居住属性说“再见”
此次《通知》所指的产业项目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擅自将工业、科研等项目改变为居住用途并分割转让等市场乱象,市规划国土委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通知》。其效力范围涵盖科研、工业、酒店、旅游、文化、娱乐等六大类别。目的也非常简单明了,就是打击用产业用地炒房的行为。
《通知》明确要求,产业项目应当严格按照规划用途组织设计、开发建设及使用,未经批准不得转让和分割销售。严禁擅自改变项目规划用途作为居住使用。对违规者,将采取处罚项目建设单位,直至解除土地出让合同、撤销划拨批准文件收回土地,取消其在京取得土地的资格等等措施。
另外就是规定,要加强项目批后监管、销售管理等等,并且确立项目退出机制。要求区政府、园区管理部门牵头从产业内容、产值、税收、就业、生态环保等方面定期对产业项目进行综合性评估,对于不符合市政府要求的,实施产业项目退出机制。
如果联想到小V昨天推送的,有关从设计源头整顿“商改住”这种市场情况的政策。今天的政策可以视作是商办类项目整顿的延续和补充。这一政策的出台,在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的同时,也彻底地封杀了所有非住宅用地改成住宅市场的可能性。同时小V认为这也是政府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这一回商办类项目被剥离居住属性很有可能将是一个长期、稳定的政策,不要在想着未来还有松绑的空间,更不要幻想着此时抄底,以备未来炒作。
这不,昨天、今天连续出台的政策,已经涵盖了所有有可能改成住宅类项目用地,日后市场上这类“伪住宅”的流动性将进一步降低,而投资价值则基本被剥离。
“改住宅”在北京不在少数
说了这么多,今天出台的措施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其实据小V了解,在北京,用研发用地和工业项目变相开发房地产项目并不在少数,通州区、昌平区和大兴区三地尤为严重,科改住、工改住、酒改住等项目所引发各种纠纷更是数不胜数。但由于产业用地改居住项目不能走正式的住宅交易手续,因此即使是专业机构也难以统计其数量究竟有多少。
这里,小V举几个例子:
比如,在京南的大兴有不少工改住的例子。北京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内曾经出现以工业用地名义开发的商品房,如国际E庄、兴盛国际。其中,兴盛国际因产权证一事,业主与开发企业甚至一度对簿公堂。
再比如,通州的多个项目其实是“科改住”项目。比较有名的就是位于通州区宋庄镇的莱茵湾小区。该项目由数十栋联排别墅和公寓楼构成,开发商拿着科研用地,却将科研楼以所谓的“别墅”“公寓”名义卖给购房者。等网签过户时,才发现产权证上房屋土地用途为“科研楼”。据莱茵湾公寓的一位业主对媒体透露,她购买的公寓因为一整栋楼只有“大房本”,因此没法申请个人商业贷款,未来转手也有困难。
4月13日,北京市住建委对通州莱茵湾小区将科研用地上的房屋以别墅名义销售一事做出回应。开发商被吊销营业执照,涉事中介机构也被吊销备案。市住建委负责人强调,“科改住”是违法违规行为,有关部门将继续严肃查处。
还有几年前,曾一度热销的北京通州尹各庄“国际健康港”。该项目当年就打出过“总价低至40万起”、“50年产权,精装修,6米层高,买一层送一层……”的旗号,是一个典型的科改住项目。
国际健康港为通州区政府的重点产业项目,国际健康港对外称“配合通州区政府,打造世界级产业园区”。开发商层对外称,项目投资40亿元,总投资占地500亩,一期总占地270亩,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30%的绿化率,30%的建筑密度,其中18栋楼定位为“中央别墅区首席健康综合体”。
但这是一个只能租赁,不能买卖的楼盘,开发商铤而走险,通过“科改住”模式大量出售,而所谓的购房其实是“租20年送30年”的租赁合同。
据了解,租户们是在2013年与这家公司签订的租赁合同,租赁期限长达五十年,按照19800元/平米左右的价格,一次性收取五十年的租金。
该项目原定于2014年8月18日交房,众多租户去收房时,却发现整个园区内,既无任何人接待,而且楼盘建设进度缓慢,不但不能交房而且处于半停工状态。此后,众多租户开启了漫漫维权路。
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真正的操盘者,也就是合同上的出租人“汇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汇天网络科技经营范围为技术开发、应用,开发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部设备以及市场信息咨询等,哪里有做地产开发的资格啊!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maifanggushi/12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