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不平的违建拆除了、房前屋后的柴堆杂物不见了、破旧的残垣断壁清理了、裸露的土地新植了绿苗……随着“防疫情、保健康”环境卫生大扫除专项行动的日渐深入,桓台县新城镇各村的整治成果逐渐显露出来,“村里的道路亮堂了,村民的心里也跟着亮堂了。”大整治大提升行动以“整治彻底、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打造具有新城特色的“文明气质”。
踏查听“民声”出手动“痒处”
要改善民生,就要先听“民声”。“防疫情、保健康”环境卫生大扫除专项行动伊始,新城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工业、农业、城建的副镇长共同入村,逐一踏查,发现“瘀斑”和“痼疾”,首先解决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通过落实“1123”制度,每个管区指定1个示范村,每名领导干部挂包1个村,每天至少2次现场踏查,镇、村、居民3级联动,保证任务明确、数量清晰、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也保证大扫除行动出手便能真正挠到“痒处”。
新城镇域内小企业较多,而且大多分布在各村内;同时镇内路域较多,几条交通要道——G233和G308两条国道以及西十三路都从镇内穿行而过。综合实际情况,新城镇实施将涉及农村的路域综合环境整治、裸露土地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三大会战融合,共同摸排推进的方法。
镇上有的村紧邻国道233,但是随着村居演变,在主干道两侧存留的残垣断壁比较多;有的村里种植的香椿芽树和无花果树多,这类植物树形分散,易招蚊虫;还有的村仅限于打扫村内卫生,环境整治效果只能是“隔靴搔痒”……这些都是在踏查中发现的问题。每个村的村情、村容、村貌都不一样,需要解决的困难也就不一样,如何在执行总体标准的情况下,推动几十个自然村的工作;如何把“走得快”的村的先进经验向“薄弱村”推广,又能因地制宜的保持其独特性?新城镇拿出了“一村一策、因村制宜”的个性化治理办法,将标准的“普适性”与各村的“微个性”相结合;实行“三先”原则,发挥带动效应;“对症下药”,强化扶持;进行细化考核,促进帮比赶超等。
同镇不同策,个性化治理
3月5日,新城镇昝家村村南的一个排水湾旁,最后一处违建正在进行拆除,这处五六十平米的违建已经搭盖了10余年。就在几天前,水湾沿岸还高低不齐地分布着十余处村民自搭自建的房屋,屋前屋后堆放着各家的砖头瓦块、生活用品、柴堆狗笼子等杂物,树木长得歪歪扭扭,可以说是一进村便是杂乱无章的景象,不但影响了村容村貌,连生活在周边的村民也叫苦不迭。
昝家村作为新城镇最大的村,有着近1100户村民,可以说“湾边生态”是目前村里最大的“瘀斑”,而村南的这个湾,是村里几个湾最后的“乱象”。根据“一村一策、个性化治理”的原则,昝家村开始着手清理湾边环境。从村委到镇上管区主任、分管领导逐级反复做工作,终于达到全部清理、全部拆除的效果。
“湾边的树木和垃圾要全部清除,然后把湾周边围挡起来,该绿化的绿化,该硬化的硬化,村集体要彻底管理起来,充分利用这些空间。”昝家村党支部书记周镜通说。
“决心一次下足,标准一次到位,这是县里提出的要求,”新城镇东北管区主任刘晓红说,“我们在工作推进时就提出,‘标准低是最大的浪费’,当村民看到了党委政府所下的决心,以及坚决的执行态度和力度,他们的对抗性也就会相应降低。”
曾经在崔楼村,村里卫生打扫干净了,但村民自己在房前路边种植的各种果树、槐树还是四处可见;湾旁自种的杨树也不在少数。村委通过村民自治,与村民签订“协议”,制定了“宅内姓‘私’,宅外姓‘公’”的办法,只要宅基地以外的地方,包括附属物都归村里所有。让产权明晰,管理上也有“法”可依。
而在石家村,通过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拆除无人居住的破旧房屋,整理出了40亩裸露土地,已经完成与国土部门的对接,准备对土地进行复耕,以增加村集体收入。
“一个村有一个村的样貌,面对着的是不同的困难,必须分类考虑,不能‘一刀切’的推进。让一些‘走得慢’的村去学习‘走得快’的村的经验做法,然后在推广的过程中,帮着他们去探讨、修正不合适本村实际情况的地方。”新城镇副镇长耿家栋说,“但‘个性化’并不意味着标准的降低,要在维持标准不变的情况下,更好地推动村里的工作。”
“一村一策、因村制宜”的个性化治理办法,将标准的“普适性”与各村的“微个性”相结合,直击痛点,同时逐层推进,以“快”带“慢”,让各村的“个性化”在高标准的执行力中“适者生存”。
政府采购“苗”村里管护“绿”
3月5日,在石家村村内主干道两侧,村民们正在路边忙活着栽种金叶女贞。目前,石家村已经栽种了约5万株扶芳藤和金叶女贞,绿化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左右。村党支部书记赵德元告诉记者,如此大规模的植绿是村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通过环境卫生整治,村里亮堂了,心里也亮堂了,这是大部分村民在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后心里的感受。而“亮堂”之后如何“上色”,巩固整治成果?在整治会战的“提亮”阶段,新城镇绿化总计划投资150万左右,采取的政策是“政府采购、村里管护”,标准是“谁先干完谁验收,谁先验收谁绿化”。
基本完成环境卫生整治任务的村,在督查组验收合格后,新城镇政府会统一提供苗木,由村里集中种植和管护。在村内主干道两侧的裸露土地上,种植以扶芳藤、金叶女贞等为主的灌木,这些灌木的特性就是常青、密植,既可以有效地防止村民又在房前屋后种植菜园,又能消除裸露土地。
另外,对于村里清理出的大片闲散宅基地、脏乱差卫生死角、村民经常种树的地方,如果是暂时没有规划的闲散土地,政府计划订购部分樱花、海棠等花树,既能消除裸露土地,又可以让村内“四季增色”。
目前,已经有毛家、宫家、乔南、乔西、乔北、石家等6个村完成了绿化,政府共提供绿植约30万株,大约到明年便能看到植绿的效果。
“想要赶上利好的政策,就要扎扎实实地把村里的卫生环境整治工作做好。”耿家栋说,同时他也提到,除了绿化,还将会通过后期的硬化、亮化、墙面的立面整治等一系列措施,配合以村规民约、“门前三包”、“美在家庭”评选、沿街文明示范户评选、主题节日活动等长期性活动,提高村民素质,彻底保持住村容村貌,巩固住整治成果。
多渠道推进创干事精神
让工作接地气,让群众齐参与,新城镇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三先”原则,即“先治理脏、乱、差,先整理公共区域,先清理主干道”,以集体行动带动群众参与,发挥带动效应。同时采取“两带”原则,即各村组织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最大范围地带动群众投入到整治行动中来。
“对症下药”,镇府强化扶持。大规模行动的开展,政府的强力扶持既是“催化剂”,也是“定心丸”,调剂资金用于扶持村级治理行动。对于经济薄弱的村,以资金扶持为主,按照每村一万元标准,对能够采取迅速行动的村进行帮扶,扫除因资金短缺造成的治理障碍;对于村班子薄弱村,以人力扶持为主,每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挂包一个薄弱村,充实组织领导力量,参与治理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在新王村,主要负责人身患重病,村班子非常薄弱,镇党委镇府决定在配备“第一书记”的同时,再派一名党委成员挂包该村环境整治工作,配强领导力量,促进工作开展。
细化考核,促进帮比赶超。制定明确的考核办法,对工作进展快、标准高、效果好并通过验收的村,按照2到5万元标准分级奖励;对表现突出的村支部书记进行重奖,对行动迟缓、整治不力的支部书记进行约谈。对表现突出的村,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上门兑现奖励,激发了各村的干事精神。
定期督查,现场直击问题。成立由镇纪委牵头的工作督查组,按照“一天一督查、一周一通报、一月一排名”的要求强化督查力度。发现问题,以图片形式及时反馈督办,限期三天整改到位,并报送整改前后对比照片。督查组依据报送情况逐项复核,问题整改直接与考核挂钩。
截至目前,新城镇30个村已基本完成清理,累计清理清运各类垃圾约25000立方米,整理出闲散用地72000余平方米,拆除断壁残垣400余处,已绿化面积约6000平方米,计划绿化面积约20万平方米。
3月5日,昝家村内正在对湾旁最后一处违建进行拆除。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hot/12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