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央视年度大戏以深圳这座充满青春活力、奋斗逐梦的梦想之都、青春之城为原型,讲述几代人奋斗创业的励志故事,开播以来多次登上微博、抖音热搜榜,传播话题阅读量累计破亿。
如果说《青春之城》凭借影视的力量,让深圳创业之都形象再度刷屏;那么在本周,还有两部大片同样通过视听语言的输出,定格了深圳的不同面。
01
敢闯敢试先行探路
把深圳装进太空飞船,会是怎样的景象?这部片子做到了——
在4月27日举行的2023深圳设计周开幕式上,深圳城市视觉片《敢闯敢试》首发。
这部3分钟的短片将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具化为一艘在宇宙中探索未知的“深圳号”飞船,以CG特效的视觉冲击在24小时内吸引了全网超过5300万的点阅量。
面朝星辰大海、向未知世界远渡。
如果说《敢闯敢试》是在影像空间建构城市形象,并在传播中将影像城市的气质反哺于真实城市的地理空间;
那么本周,与设计周同日开幕的另一场盛会,则是在现实世界里,用真实诠释了这座城市的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
论坛开幕当天,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入驻光明科学城,三个大科学装置正式亮相。
什么是大科学?
大科学是国际科技界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简单说就是基础性的交叉科学。主要表现为: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等。
大科学装置也称大科学设施,是实现以上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
可以说,大科学装置承担的远不止是一个学校、一座城市的几项科研任务,而是整个国家乃至全体人类破解科学谜题、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
近年来,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以主阵地作为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大程度贡献深圳力量。
《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居全球第二。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指数2022》显示,深圳在全球科创中心中综合排名第12位,其中深圳的技术创新全球策源力排名全球第5位、中国第一。
本周发布的《深圳市2022年知识产权白皮书》显示,2022年深圳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7.9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倍;PCT国际申请量连续19年排名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
深圳的创新突围,不仅是科幻场景里的视觉输出,更是现实世界里的脚踏实地。
02
青春之城,创业之都
就在电视剧《青春之城》收官前夜,4月28日,深圳南山智园党委联合优必选科技党委举行《青春之城》观影会,深圳科技青年一起追剧。
在当晚播出的剧集中,随着深圳企业优必选科技所研发的Walker机器人在《青春之城》中亮相,意味着故事主线之一的方远舰研发人形机器人,终于取得了成功,让现场观影的科技青年们瞬间燃了起来。
“《青春之城》中,方远舰在鹏城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立志创造中国人形机器人的故事让我往事历历在目。”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说。
片中蜿蜒曲折的创业情节正是周剑的真实经历。2012年,他带领团队设计研发机器人领域中难度最大、技术最复杂的人形机器人。
“我们很早就意识到关键核心技术等不来、靠不来、买不来,需要脚踏实地地研发、持之以恒地投入,来不得半点侥幸,也没法弯道超车。”经过无数艰难险阻,大结局中,Walker机器人研发终获成功,将全剧推向高潮。
近年来,深圳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批“明星”企业崭露头角,形成了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为1644亿元,相比2021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总产值1582亿元,同比增长3.9%;2022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企业总数量达到1018家,较2021年945家同比增长7.68%。
2022年6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及配套文件发布,明确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发展重点,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位列其中。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激荡的岁月,这是一个阳光普照,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信心百倍,我们曾经一无所有,我们终将无所不有。”
这段出自剧中主人公夏末的心声吐露,也道出了在深圳这座青春之城、创业之都打拼的每个人的心中所念。
03
山海连城,绿美深圳
如果说《敢闯敢试》和《青春之城》聚焦的是科技创新、奋斗追梦的“硬核”深圳精神;那么本周发布的另一则视觉短片《山海连城》,则显得更为“柔软”。
梧桐烟云、梅沙踏浪,山、海、城交织共融,人文与自然相伴。《山海连城》里所呈现的美好画面,与前文所提的两部作品“一硬一软”,共同构成了涵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的完美演绎。
片中展现的深圳,望得见山、看得见海,既能享有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而诗意栖居,又能在奋斗中去探索千万种可能。
近年来,深圳借助设计的力量,把最具代表性的海湾、重要的山体、主要的河流、生态绿廊和大型公共绿地等,通过“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脉络骨架进行系统连接,实现“山、海、城、园”的有机融合。
在眼下的“五一”假期,这些“深圳人下班就能看见的山与海”,也成为了深圳招徕八方游客的靓丽招牌。
数据显示,4月29日假期首日,深圳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15.5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8.81%;营业收入1224.9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38%。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深圳上榜中国内地旅游热门目的地前十名。
文旅消费的持续火热,正是今年一季度深圳经济经济运行逐月回升势头的延续。
就在本周,深圳正式披露经济运行“一季报”。
先看总体。
一季度,深圳地区生产总值7772.19亿元,同比增长6.5%。深圳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局面。这一增速不仅远高于深圳2022年全年增速3.3%,也高于深圳疫情三年平均增速3.7%。
再看细分。
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较1-2月提高3.7个百分点;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较前两个月提高8.2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7.99亿元,同比增长11.8%,比1-2月加快5.1个百分点。
“令人振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所长刘国宏分析认为,“从GDP到投资、消费、出口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深圳都实现了较快增长,这表明深圳经济持续回升、稳中向好的态势已经明确。”
04
结语
从本周的三部影像看深圳,软性的视听输出背后,传递着“硬”与“软”相辅相成的城市内涵。
此“硬”,既包括了经济数据所呈现的城市发展硬实力,更在细分方面,具体表现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新创业的蓬勃。
彼“软”,更是无处不在,是“深圳在拍一种很新的城市大片”、“上天入海的唯美深圳表达”的城市营销软表达,更是以“山海连城”为代表的城市人文内核的外在呈现。
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fangchanchangshi/12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