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三项行动”。一是实施“堡垒建强”行动。发挥村党组织的“桥头堡”作用,开展整建提质专项行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21人,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个。出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办法》,明确驻村工作制度、考核激励、关爱保障等。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受训900余人次,全面推进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实施“聚贤助力”行动。去年派驻8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选派驻村工作队员14名。今年响应全市“走,到乡村去”行动,建立“区管镇用、下沉到村”机制,抽调区直机关年轻干部52名,分派村(社区)担任组织振兴指导员,接续奋战乡村振兴。搭建平台助力乡贤能人“回故乡、建家乡”,在呆鹰岭镇新民村、土桥村相继召开乡贤大会、返乡青年座谈,为“老乡”回乡发展“牵线搭桥”,激励本土人才回乡创业致富。三是实施“联盟互促”行动。推行农村经济合作社、专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电子商务新型经营主体等行业党组织全覆盖,探索党建统领“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的“飞地”抱团机制,推进乡村片区化、集约化、组团式发展,通过组建“同富共治”党建联盟,共享销售渠道、加工平台、资源技术、管理经验,构建全区域统筹、各方面联动、多产业融合的发展大格局。
探索实施“五种模式”。一是突出支部领办,发展“产业带动型”集体经济。鼓励支持村党(总)支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社,依法合理开发利用本村资源,发展优势明显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如:规划建设雨母山文旅休闲观光区、临江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新竹乡村振兴示范园、土桥高新特色果蔬产业园等,以点带面打造都市农业聚集区。积极探索“党建+项目基地”的示范带动模式和“党组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先行先试打造“同富产业示范园”,实现“村村有项目,组组有收入”。大力推进“党组织+合作社+电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建设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平台,依托亿隆包装等冷链配送和包装企业,建立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交易区,打造区农产品物流中心,做到产品保底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确保村级集体和农户收益。二是加强土地流转,发展“土地运营型”集体经济。由村党组织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健全登记监管、流转合同管理等制度,加强经营主体资格审查,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引导群众有序流转、种植户规范经营,有效提高土地连片经营效益。签订合同推行“长包短定”(经营权长期承包,承包金分年度分段约定),保证村集体和农户收入增加且长期稳定。如:临江村流转土地7180亩,吸引荣联、惠农等公司和合作社投资200万元,打造600亩桃花缘项目,村集体可享受每年10%的利润分成。三是盘活闲置资产,发展“资产经营型”集体经济。对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建立了村级集体资产数据库。在明晰产权归属的基础上,采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提高存量资产资源的利用率。对于闲置的旧村部、厂房、水利设施、机械设备等资产,通过承包、出租、联办等方式充分利用,对集体预留地和改造后的旧村塘等出租发包,增加村集体收入。如:联合街道北塘村在村“两委”牵头下,通过土地租金、农贸市场、村建停车场、村级集体仓库等方式,为村集体创收166.8万元。四是挖掘资源潜力,发展“文旅驱动型”集体经济。鼓励具有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村集体领办乡村旅游经济实体,以雨母景区、呆鹰岭镇杉旭河片区为核心,推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近郊休闲后花园、文化旅游新高地,建成了临江村十里荷塘、高碧村乐谷庄园等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美食文化、采摘垂钓、特色民宿等第三产业,打造雨母云舍、新竹雅轩、万熙山房等一批网红农家乐。临江村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聚集示范村”,怡康居生态休闲农庄评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农庄”。五是服务生产生活,发展“服务创收型”集体经济。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具备一定资质能力的工程施工队、农业服务队、运输公司、劳务公司等生产经营组织,为农业经营主体、本地村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获得服务性收入。如:呆鹰岭镇中平村由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建筑服务公司,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番。目前,区内21个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2个村超过100万元。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cunwei/11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