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永丰小产权房,老张又要大干一场

“老张,今年又新添了不少‘铁牛’,要大干一场啦!”乡邻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有了这些‘铁牲口’,咱种庄稼可轻松了。”看着满场院的“宝贝疙瘩”,大嗓门的张建昌说话的声调就更高了,“开春了,大干一场,这是铁定的事。”

今年50岁的张建昌,仍旧驾驶农机在田地里驰骋,看那娴熟劲儿,真是个百分百的种田“老把式”。

在外打过工,也经营过建筑、矿山开采业的老张,2009年返乡流转土地种植麦稻,2014年成立家庭农场。“在外务工经商赚了一些辛苦钱,但照顾不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总想着回来,在家乡的土地里淘金。”张建昌说,当时社区里想进厂做工的农户有300多亩田要流转出来,一合计,他就全部包了下来。

然而,指望靠种田能快速收回成本,得到更多回报的火苗被严酷的现实掐灭了。当年秋后一盘点,张建昌并没有赚到钱。

“一亩地一年流转费650元,种子、化肥、农药等要360余元,请农机、人工等要花350余元,而一亩田麦稻两季产粮2250多斤才卖2400余元,除去成本,也就剩下500来元。”张建昌算了一笔账,即便风调雨顺,几百亩田劳力费心,一年下来赚不了多少,比在外经营差多了。

“算盘得往细里打,田还得往巧里种啊。”张建昌意识到,要想增加种粮效益,必须降成本。思来想去,他决定加大投入购置农机具,向农业机械化要收益。

“用自家的机械设备,一亩地一年能省下300余元,两三年就能收回投入,再说还有政府购机补贴呢。”张建昌把账算明白了,2010年起,他就与人合伙购买了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和收割机,总共花了200多万元,其中政府购机补贴30多万元。

一分投入一分收获。张建昌种田的收益明显提高了,自家农活干完了,还能服务附近农户,每年创收二三十万元。到了2014年,张建昌农场种植规模达到540多亩,又陆续添置了一批插秧机、收割机、长臂自走式植保机等大型农机具,还聘请8位农机手和2位“农机医生”做帮手。

爱琢磨的张建昌还和市里的农机经销、维修商建立了合作关系,经常带着机手向他们请教农机操作、维修、保养技术,还积极参加市、镇组织的农机技能培训。很快,老张和他的伙伴们就成了驾驭各类农机的行家里手。每到农忙时节,田间地头总能看见他们驾驶农机耕作的繁忙身影。

随着农机具越来越多,张建昌种田的劲头越来越足,流转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多。几年前,他在打理好自家农场的基础上,还领头与同行们注册成立天长市丰仓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

“农业的规模化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撑,这样才能实现节本增效。”当了十几年种田大户,张建昌感触很深,也信心十足。截至目前,丰仓机械种植合作社拥有各种农业机械255台,其中大型收割机22台(套)、拖拉机25台(套)、插秧机31台(套)、手扶拖拉机70台(套)、植保机械92台(套)、无人植保机5架、排灌设备10台,并建有市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农机大院,吸纳80余名农机手、15名“农机医生”。除种好合作社2400亩地外,还为附近种植户的3.8万多亩农田提供机械化服务,同时还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每年仅农机服务一项,合作社的收入就在360万元以上。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zhuangxiuzhishi/118179.html

相关推荐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