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妆小产权房转正了吗 AI第一股亮点在芯片

依图招股书数据,对不上。

11月5日,AI独角兽依图递交招股书,正式冲刺科创板IPO,作为AI创业领域的明星公司,引发业内热议围观。

但其中几项关键数据,激起了进一步讨论,而且深入细看,似乎还存在矛盾之处。

比如一方面,依图招股书披露,在报告期内净利润未能转正,截至2020年6月末累计亏损为72.2亿元,让AI公司“赚钱难”再次成为焦点。

但矛盾的是,这一亏损数据又与依图的研发投入占比数据对不上——

比如在过往4年,依图研发投入占比都超过90%,2020年上半年更是高达100.01%。

可若按今年上半年3.8亿元营收、“净亏损13亿”来看,就不可能得出100%的结果。

另一方面,造芯是依图2019年开始区别于其他AI公司的重要差异化竞争力,但造芯究竟给依图营收平衡带来了多大影响?相比其他科创板AI芯片上市公司,芯片的投入产出比又是怎样的水平?造芯对依图究竟意味着什么?

都说招股书之于创业公司,就是“卸妆水”时刻。

那么这瓶“卸妆水”,反映了一个怎样真实的依图?

在明面关键数据解读之后,今日我们重点围绕这两大“热议疑点”,一一剥丝抽茧。

4年亏73亿?

招股书字面上似乎如此。

但如果刨开“优先股公允价值”,才是依图的真实经营水平。

关于“优先股公允价值”,港股上市公司都得经历的“坎儿”,因为按照相关财务准则方式,创业融资中的估值变动,会产生相应的公允价值变动,而并非真实经营中发生。对公司净利润产生的影响是一项非现金项目,本质上不能反映真实的业务经营情况。

在上市后,优先股将全部转换为普通股,未来期间公司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损益的影响将消除。

之前美图、小米和旷视,都在港股上市进程中,遭遇过优先股公允价值的巨亏“尴尬”。

而且创业中估值增涨速度越快,这个数值体现出的“亏损”还可能越高。

依图之前,A股上市公司其实很难遇到此问题。

但依图之特殊,在于可能是第一批CDR(中国存托凭证)登陆科创板的公司。

所以虽然账面亏损近73亿,但其中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引发的亏损,4年累计达51亿,占70%。

于是想要分析依图的真实经营能力,就需要刨除这部分非本质的账面数据。

依图这4年的总营收分别是:6871万、3.04亿、7.17亿,3.806亿。

在报告期内的4年里,依图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对财务报表损益的影响金额,分别为98,273.57万元、54,523.00万元、261,896.99万元,以及93,614.55万元。

所以如果刨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017年到今年上半年4年里,依图亏损分别为:1.83亿、6.15亿、10.23亿,3.63亿。

无论从营收趋势,还是这四年中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在净利中的占比——84.31%、46.97%、71.91%及72.05%……

都会让另一个数据背后的问题呼之欲出:为何2019年在依图数据里如此特殊?

是否与依图第一阶段规模化营利后,开启了众所周知的造芯有关?

造芯对依图影响几何?

实际上,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数据,只是依图造芯的关联反应之一。

另一反映依图造芯变化的数据来自研发投入。

在2017年,依图就已经在软件算法为核心的AI方案上形成稳定优势,理论上规模化研发投入会相应降低。

但在2017年到2019年,依图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1亿、2.91亿、6.57亿,今年上半年为3.81亿。同比涨幅超过120%。

所以造芯究竟多花钱?

在招股书中,依图披露了主要研发投入项目,其中AI芯片为核心的首要项目,报告期内已经累计投入了3.4亿元。

而且造芯也是依图更快把自己推向公众市场的关键原因。

在募资用途中,已明确的芯片相关项目需要继续投入42亿元,占比总募资额近56%,是第一大用途。

那么问题也来了,如果不选择造芯之路,依图是否能够更快实现盈利?

不绝对,但可能性不小。

从招股书看,造芯可以带来,是更大的潜力和增长。

依图造芯,不止是关于“勇气”和“敢投”的问题。随着其招股书数据对比,有场景和业务需求的公司,造芯的效能变化,也值得注意。

之前已在科创板上市的AI芯片公司寒武纪,是完全从芯片本身出发的企业,2016年就有首款芯片面市,但2017~2019三年间,寒武纪营收分别为784万、1.17亿、4.44亿,共计5.68亿元,光2019年亏损就超过11亿。

这期间,寒武纪还累计研发总投入8.13亿。

在单一芯片项目上,依图看起来用了更少的钱、实现了更大的增涨。

体现在业务中,是软硬件组合的营收占比变化。

在2017年和2018年,依图硬件、软硬件组合实现的营收占比,从18.60%、56.59%,实现了到2019年和2020上半年的71.25%和84.31%。

依图也将软硬件组合方案,视为营收规模化扩大和主营业务快速扩张的原因。

依图称,在报告期内相继推出基于求索芯片的人工智能算力硬件产品及解决方案,通过有效的市场开拓和客户渗透,实现了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营业收入规模持续扩大。

2017至2019年度,依图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871.89万元、30,430.64万元和71,678.62万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22.97%。

2020年1-6月,随着基于求索芯片和算法技术的人工智能算力硬件产品的推广应用,依图称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市场认可度日益提升,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仍然实现了50.62%的同比增长。

而且毛利率水平也大幅增强:

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1-6月,依图分别实现毛利率57.39%、54.55%、63.89%及70.99%。

主营业务收入引擎,也由于芯片加持更加均衡。

求索芯片加持之前,依图营收按行业来看,面向公共服务的ToG类业务比重没有低于过60%,最高时近90%。

但求索芯片商用后,智能商业部分的营收占比迅速打开局面,企业用户层面的收入大幅增长。

从29.79万元、41.97万元、48.39万元,爆发式增涨至222.70万元,趋势明显。

其中,依图还专门谈到2020年1-6月的客均收入贡献相比2019年大幅增加的原因。

海外综合商业方案和“一脸通城”方案的落地,使得智能商业领域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项目。

比如贵阳、福州等城市,刷脸走遍全城。刷脸乘车、刷脸借书、刷脸上医院取号……完整全域AI平台的打造。

从前端设备到后端算力,包括刷脸终端、服务终端、人脸比对平台、业务系统、用户系统、账户系统、AI大数据平台、算力平台,AllinOne.

这也与依图之前强调的智能密度相印证。

此外,造芯改变的,还有依图的行业地位。

在招股书中,依图这样表达AI行业产业链:

而从目前依图已经落地和正在落地的业务来看,依图正在成为一家拥有综合AI产业链实力的公司,是一家具有基础设施潜力的公司。

这种基础设施潜力,在招股书中,还与其国家队认定和国家科技战略结合起来。

在依图承建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视觉计算国家开放创新平台的介绍中,依图这样表达了方向:

建立开放的人工智能芯片和计算机视觉算法的云端开发测试平台,支持芯片开发者和算法开发者通过此平台进行技术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人工智能背后的算力增长和算法研究。

毫无疑问,视觉只是“表”,芯片才是这个国家平台的“里”,才是依图想要触达的本质。

而且这也契合“十四五”规划中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方针。

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的举措方面,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均在其中。

这或许也是依图多次以AI代表出现在《新闻联播》中的原因,甚至有过《新闻联播》预告依图芯片发布会的案例,实属罕见。

如何评价上市的依图?

最后,两大热议问题之后,也是可以结合招股书,更完整对比看待依图了。

此前在江湖传闻中,“海派”——生于上海长于上海的依图,被以“重视研发”和“扎实低调”著称。

如今招股书披露,连年接近100%研发投入,2020年上半年近30万的平均半年薪,预留5亿多的员工股票期权行权支付费用……

都对之前的江湖标签,有了证明。

而最能体现依图企业特性的,依然是招股书中频频提及的芯片。

之前依图创始人朱珑,在发布会上有过金句:

但这种“世界级”的目标背后,也需要世界级的勇气,而敢于造芯、一年流片商用,就是这种深入底层、挖掘本质所体现的勇气。

需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承受业绩数据压力,但价值又在更长远才能体现。长期主义,此之谓也。

在AI创业领域,此前没有类似的案例。

但科技互联网历史上,贝佐斯的亚马逊,马斯克的特斯拉都是这样的案例。一个敢于自建物流,一个敢于自造自动驾驶芯片,都是为了最好的体验,都是为了更深更稳固的护城河。

只是在真正的光芒和价值被看见之前,贝佐斯、马斯克都经历过“冷板凳”和不被理解的寂寞。

依图,还会是一样的待遇吗?

—完—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sznews/117891.html

相关推荐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