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红门小产权房,控辍保学“一个也不能少”

吹响“劝返”集结号,我们在路上

2017年,兴国县教育扶贫工作往纵深推进,控辍保学被列为重要事项。全县深入调研、全面摸排,在与户籍、学籍多轮比对后,把劝返作为硬指标落实到责任人,全县各相关学校紧急行动,与乡镇、公安、村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一场全民参与的“劝返会战”开启。

一段时间以来,劝返队伍或行走在乡村泥泞的羊肠小道,或辗转奔波于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工厂、餐馆、超市中,他们的足迹踏遍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劝返之路虽布满荆棘,但教师们从未退却过。

“昔日游离于校园外的辍学学生,一个不落悉数归来,续圆求学梦,真为孩子们感到高兴。”负责控辍保学工作的该县教科体局教育股股长周岚峰在工作记录本记下了这样一段话。

无论你在哪里,我们都要你回来

家住均村乡三坑村的学生刘震,因家庭原因不适应学校生活,随伯父在福建某制衣厂务工。了解刘震的相关情况后,均村乡领导、均村中学校长、班主任与村干部踏着崎岖山路,多次登门劝返,向其家人说明缘由、阐述道理,前后累计劝返8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家长终于同意刘震返校就读。老师们特地为刘震买好从福建返回兴国的车票,并到兴国火车站接其回校。

该县梅窖小学学生曾宇曾凡两兄妹被家长带至广东务工,学校前后6次上门劝返均未果。多次研判后,梅窖小学校长与村委会干部、曾宇爷爷驱车千里赶赴广东省惠州市,连夜劝返,终于在第二天帮助两兄妹重回熟悉的课堂。他们拿起散发着油墨的书本,与大家一起大声朗读起来,脸上满是欣喜。

社富中学九年级学生蔡一龙,因父亲经营不善欠下外债,举家外出务工,学校教师会同乡村两级干部多次通过电话、微信劝返,但蔡一龙父亲不予配合。线上沟通达不到效果,只有见面方为上策。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教科体局包乡干部、社富乡派出所所长及乡村干部、中小学校长一行6人,长途驱车18个小时,几经周转才找到蔡家租住地。情之所至,心为之开。蔡一龙家长终于同意其儿子随劝返队伍回校就读。

“脚下的泥土有多厚,对辍学学生的感情就有多深。为了把辍学学生唤回课堂,大家付出了太多太多。”该县教科体局党委委员王守叶看在眼里,对所有人付出的努力心存感激之情。

给孩子提供最温暖的港湾

从跨出校门到重返校园,每个孩子的心中各有不同滋味。为此,兴国县通过举办职业培训班、落实各种资助政策,实施“生活上照顾、学业上帮扶、心理上关爱”等全方位帮扶措施,让每个返校学生学有所得。“回得来、稳得住、学得进,是我们对辍学返校生的总体要求。”兴国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陈紫庄说。

为了让返校生掌握一技之长,除了教授文化知识,各学校还拓宽教学范围,把应用文写作、《合同法》普及、电脑办公文件处理、美容美发、汽修技术等引入授课内容,为这批学生打通从课堂到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课堂是最温暖的地方,再一次回到熟悉的校园,看到昔日和蔼的老师、友善的同学,感到自己漂泊的心又安静下来了。”返校后就读于江背中学九(2)班的学生刘翔这样在作文中写道。

“如果没有回到学校学到一门美发技术,我还真为工作而犯愁。”在兴国四中毕业后的李飞自行创业,在兴国县城红门工业园开了一家理发店,生意红火,回想起来他忍不住感谢当年劝他返校的欧阳老师。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几经努力,兴国县控辍保学工作实现了全面杜绝因贫辍学、不让一名适龄儿童游离于校园外的教育扶贫目标。

“从劝返冲锋号的集结吹响,到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教育扶贫工作的高效推进,再到2020年在迎接国家级脱贫攻坚验收中,教育扶贫工作取得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满意度的优异成果,再苦再累也值得。”谈起这些,兴国县教科体局局长庄刚心中充满了自豪。(文中学生皆为化名)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hynews/111687.html

相关推荐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