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环境的提升叠加地理位置的优越,宝安城中村得到了空姐、空少们的认同。
何俊李文摄
头顶再也没有管线乱搭的“空中蜘蛛网”、废液横流的垃圾桶找到了“新居”、浑厚大气的浮雕墙成为新打卡地标……在航城街道后瑞社区,山海相依的美景之下,航空客机的双翼掠过黄田烈士纪念碑上空,绿树浓阴的掩映中,黄田荔枝香气弥漫。
历经百日治理,后瑞社区从老旧城中村脱胎换骨,变身高颜值新社区。为解决建筑老旧、设施薄弱、安全隐患突出等诸多问题,航城街道结合痛点集中治理,对后瑞社区的安全设施、市容秩序、景观提升等方面进行规划和改造,在拆除近3000平方米违建后,建起了五星级垃圾中转站和花漾街区,打造各类小节点、口袋公园等配套设施。
如今的后瑞社区,道路整洁敞亮、人车井然有序、楼宇窗明墙净,社区公园里孩子们欢声笑语、居民们闲话家常,一幅现代化社区的宜居画卷徐徐舒展。
后瑞社区是宝安城中村治理的一个缩影。作为深圳的人口大区,宝安区560万常住人口中有208万居住在27.6平方公里的城中村,人口密度高达7.53万人/平方公里,呈现出数量多、面积广、人口密度大、硬件设施欠账多、市容品质不高等特点。
城中村治理是宝安城市环境提升的重要一环。为构建宜居宜业的共享家园,宝安采取“管理+整治+工程”齐步走的模式,创新分级治理等举措打造城中村综合治理宝安路径,探索出一条符合宝安区城中村特点和规律的基层治理创新门路,打造了福海碧湖新村、新桥新二村、石岩塘头又一村等一批标杆示范城中村。
●南方日报记者胡百卉
传承
“一村一策”凸显文化脉络
城中村是许多来深就业者的第一个落脚点。“大多数来深圳的人,几乎都有一段居住在城中村的经历。”曾经在宝安区山门社区居住多年的赵楠称,尽管如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住房,但对于曾经在城中村居住的经历仍然印象深刻。
宝安是深圳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辖区内外来务工者数量多、流动性大,城中村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人口的住房需求,但同时也为城市环境的优化提升埋下了隐患。
“在城市的发展中,城中村的变迁历经艰难。”新安街道相关负责人称,“最初城中村建设没有系统规划、没有图纸,管线混乱等基础设施建设缺失,从一开始,就给城中村综合治理工程设了一道难题。”在新安街道的发展历程中,城中村的治理从未停歇。从难治乱、软硬兼修,新安街道城中村的蝶变为城市发展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工程建设外,新安街道还根据各城中村的具体情况,融入景观文化设计,例如,海乐社区突出“智慧芯家”,安乐社区突出“党建文化”,上合社区突出“孝德文化”等,各工程都因地制宜将社区特色文化嵌入“双宜小村”的建设当中。
据悉,为推动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做实做优,宝安通过制度设计,编制了城中村综合治理总体实施规划,坚持以规划指引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以人为本,从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等角度出发,连片打造与片区发展、城市景观相匹配的城中村。在治理过程中,还秉承“综合治理为主、城市更新为辅”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弹性,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发展空间,让城市留下记忆。结合城中村资源、文化资源等,宝安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发扬城中村特色,凸显宝安基因、宝安记忆、宝安文脉。
创新
实行水电气“三合一”工程
对城中村居住人口占到40%的宝安来说,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不仅是城市品质提升的建设任务,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安全卫生、环境优美、绿色生态、充满人文气息的现代宜居宜业文明社区,关乎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也是宝安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的重要基础。
宝安区历来重视城中村治理工作。2018年,宝安区启动了新一轮的城中村治理工作,分两年对全区列入治理范围的373个城中村,开展社区治理、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弱电管线、环境卫生、市容秩序、交通秩序、生活污水共10方面内容治理,整治数量和整治面积约占全市总数的1/4,均居全市之首。
为此,宝安成立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总指挥部,以“补短板、破难题、重整治、树标杆”为工作思路,采取“管理+整治+工程”同步推进的方式,在街道设立现场指挥部强化施工管理,现场“盯、关、跟”;在社区工作站,股份公司全员上阵,做好沟通、巡查、管理等工作,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治理体系,强力开展十大类治理,探索出一条符合宝安城中村特点和规律的治理路径,高位推动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为做好城中村地下工程,避免重复投资和反复开挖,宝安创新工作方式,联动多部门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多管合一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实行水电气“三合一”工程,即排水、供水、弱电、燃气管网同步实施,将城中村弱电管线和燃气管道下地项目由环水部门在正本清源项目中统一实施,避免了32.76万平方米的道路反复开挖。
同时,宝安建立联合会审制度,由发改、城管、水务、住建、交通等多部门联合把关设计方案,有效避免文来文往,大大压缩工程前期时间;通过建立跨部门督导机制,督促街道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固化
以村为家深入人心
“卫生环境好了,居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性也会提高,现在小区里有人乱丢垃圾,居民都会主动站出来批评。”家住海乐社区的黄小姐感慨道。在迎接社区环境的大改变之时,一幅提升居民文明素养的新画卷正在铺开。
对此,拥有多年城中村物业管理经验的恒德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悦菡则认为,让城中村在居民的心中彻底从“村”变为“家”,是固化综合治理的根治之道。“如果他们没有把城中村当成是自己的家,不去爱惜维护城中村的环境和秩序,我们就需要投入加倍的成本来维护和保养。”
推动高品质物业管理全面覆盖是宝安城中村综合治理的路径之一。为此,宝安探索形成了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物业管理为依托,以政府治理为支撑,以居民自治为基础,发动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努力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中村治理机制,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现在大家垃圾也不乱扔了,小区门前也没有了乱停放的车辆,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家住恒源花园的居民张女士对小区的变化颇为满意。恒源花园小区是沙井社区中一个小产权花园小区,在建设之初由于各类设施配套不完备,道路时常堵塞备受居民诟病。
随着物业品质提升,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在社区党委的组织下,恒源花园党员和热心居民也开始参与到社区各项活动当中来,过去花园小区里因为养狗、跳广场舞噪声等问题引发的邻里矛盾、居民对物管的不满和对抗等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如同恒源花园一样,宝安许多城中村环境都伴随着物业品质的提升发生新变化。目前,宝安的所有城中村已全部进驻物业公司,390个村物业管理达到星级标准,其中五星级82个、四星级203个。
物业管理之外,一系列其他长效机制也在实施。比如,宝安将完善“城中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出租屋分级管理,加强动态走访和重点管理,加快建设和提升改造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出租屋视频门禁系统及街道视频门禁系统运维管理平台,全面提高社区长治久安的管理能力。此外,宝安还把城中村垃圾分类作为重中之重,认真研究城中村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办法,推动全区垃圾减量分类,建立健全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样本
1+8“小巷管家”助力城中村面貌转变
近日,新安街道上合社区1+8“小巷管家”成立启动仪式在岭下花园举行。据悉,新安街道通过引导小管家发挥大作为,广泛动员居民群众的多元共治,助力构建城中村治理的长效机制。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城中村短板问题日益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2019年,新安街道上合社区党委以城中村综合治理为契机,推动城中村从脏、乱、差到绿、洁、美。其中,岭下花园经过大半年紧锣密鼓施工,城中村综合治理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管线私搭乱接到三线下地、管理有序,从基础设施缺乏到公共配套一应俱全、安全隐患顽疾得到有效解决……如今,老旧城中村面貌实现了华丽蝶变,但实现长效治理还需进一步深化探索。为此,新安街道上合社区提出实施1+8“小巷管家”工作法,通过广泛集聚群众力量强化精治、共治、法治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让城中村综合治理的“独角戏”变为多元主体的“大合唱”。
据了解,新安街道1+8“小巷管家”的“1”指的是组建1支“孝德议事团”,由党员或热心居民骨干担任议事长,将影响或困扰居民身边的公共事务,由小组长牵头,组织居民、物业、社区等部门开展“身边事、就近议”,搜集民意、建言献策、调解邻里纷争。“8”是成立小巷“蜜蜂团”、小巷形象大使、小巷亲子义工队、小巷消防安全义工队、小巷垃圾分类义工队、小巷楼栋长义工队、小巷调解员、小巷品牌物业等8支“小巷管家”志愿服务团队。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hynews/10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