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小产权电梯房?凤凰涅槃 重振工业强县雄风

改革开放之初,无论是商贸还是工业,兴宁市都曾“霸气”十足,遥遥领先珠三角部分地区,博得“广东工业十强县”等美称。但随着社会变迁,曾有着“小南京”之称的兴宁繁华渐消。

“如何重振工业强县雄风?”这是兴宁市主要领导深入思考的问题,他们积极推动实施相关工作。

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兴宁经济社会日新月异。通讯员黄伟金供图

兴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工业发展新体系,力争至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年产值50亿元以上产业1个、年产值30亿元以上产业2个,振兴工业经济。

站在“十四五”的起跑线上,兴宁如何布局工业发展新体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兴宁工业产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南方日报记者带着问题走进兴宁,探析兴宁工业发展面貌。

?明晰发展路径

探索工业新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广东金雁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忙碌地操作着机器,机器运转声轰鸣,仅需几人便可完成一套生产流程,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也随之提升。

该公司制造部经理向记者介绍,公司成立至今已有30多年,见证了兴宁工业兴盛的年代。“兴宁工业基础扎实,在改革开放以前,就有许多知名的企业。”该经理说,公司与兴宁其他制造业企业一样,经历过阵痛期,随着技术改革的深入,近年来发展得越来越好。

“2021年,我们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96亿元。”据金雁电工制造部经理介绍,2017年至2021年10月,公司用于技术改造、产品开发、项目开发的资金累计达到4000万元,用于推动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及附属设施的优化提升。

兴宁市的工业起步较早。1960年到1990年间,兴宁更是雄霸“广东工业十强县”的宝座长达30年。作为兴宁传统优势产业,机电制造业也曾名扬一时,1985年的兴宁农械厂、纺织机械厂等6个骨干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646.56万元。

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部分工业企业没有及时抓住转型和技改的机会,面临着倒闭、兼并的命运。“广东工业十强县”的荣光逐渐消退。

感受到转型滞后带来的“阵痛”,兴宁市明白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突破区域经济低谷的秘钥。兴宁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加快构建“1331”工业发展新体系,并在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再次强调未来5年将围绕“1331”工业新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工业发展实力。

“1331”工业新体系指的是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一个主导产业;做精做优生态特色食品、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三个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三个新兴产业;做大做实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一个工业振兴主平台。

兴宁强化工业园区建设,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图为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园供图

“充分考虑兴宁本地的优势产业,发展这些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前景。”兴宁市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主要结合兴宁产业现有基础、发展优势、发展后劲、在建/规划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和行业产值占柜上总产值比例等因素。

明确了发展路径,兴宁的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数据显示,目前,兴宁市共有7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1年,预计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0亿元,同比增长30%;预计全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8%,比年度目标任务增速10%高8个百分点。

一个月前,兴宁市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强调,要把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兴宁开创新局面的思路方向和工作举措,坚持“发展至上、项目为王、激发动力、实干为先”,把贯彻落实体现在推动发展行动上、体现在发展实效上、体现在激发内生动力上,切实展现兴宁担当作为。

“要奋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增资扩产、招商选资、服务保障、政策落实等措施,做强做优工业经济,高标准规划打造省际边界经济发展重点片区,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会上,兴宁市委书记宋才华再次强调了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性,发展号角再次吹响。

?强化主导产业

力争2025年装备制造业产值70亿元以上

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数名工人在进行数控机床的组装和调控等工作。

装备制造业是兴宁市未来5年发展的主导产业。图为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通讯员练思红供图

这家位于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企业,是一家从广州转移至兴宁的科技型公司,集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及精密机械加工模具机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于一体。

“我们2020年的产值8000多万元,2021年预计产值可达到1.5亿元以上。”海思智能装备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宇星告诉记者,该公司2018年12月投产以来,一直在园区内租用厂房生产,新厂区目前已基本建成完工。

记者走进该公司新厂区看到,占地1.2万平方米的一期厂区里,厂房、办公区、宿舍等一应俱全。“新厂区一期建成后,我们的产能可达到现在的2倍左右,二期建成后产能预计能达到3倍以上。”王宇星说。

一直以来,兴宁在高端数控机床、高端漆包线、泵阀、电梯配件的精密铸造、汽车配件、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有较好基础,是兴宁市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目前,兴宁市有装备制造企业93家,其中规上企业18家。2021年1月至11月,以金雁电工、海思智能等企业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1.99亿元,占兴宁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4.6%,同比增长46.9%,成为拉动兴宁规上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作为主导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在‘十四五’开局第一年的表现抢眼,前面11个月该产业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成为兴宁工业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的压舱石、定心丸。”兴宁市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广东金雁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忙碌。通讯员刘海阳供图

按照《规划》,兴宁市力争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70亿元以上,意味着将比2021年增长3倍以上。

主导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如何才能推动装备制造业快速成长?兴宁市提出,以延链、补链的方式增强产业韧性。

兴宁市将利用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现有的装备制造业基础,提升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制造水平,充分发挥本土企业协同效应,加强企业间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具体而言,兴宁将切实推进高端数控机床、高端漆包线、泵阀、电梯配件的精密铸造、汽车配件、智能家电、水轮发电机、电站智能监控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装备制造业发展,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和短板,向智能制造高端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自有品牌价值的“专精特新”企业。

未来5年,兴宁将继续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图为立讯精密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补链强链。兴宁将建设从上游原材料生产供应到中游产品加工制造,再到面向细分市场销售的全链条发展路径,大力推进以电气机械与器材、通用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端化发展。

汇力聚势。兴宁将加强与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对接,与梅县区、梅江区、平远县等周边县区优势企业建立分工合作关系,精准补齐产业链短板,延长产业链,构建全市装备制造业内外联动畅通发展格局。

打造平台,兴宁将配套发展新型仓储、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研、销、展”一体化,形成区域内有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保障的基础性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集中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对于提高国家和城市综合实力,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金雁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部经理说,兴宁将装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体现了党委政府的高瞻远瞩。

?化挑战为机遇

谋划建设重大平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位于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兴宁市精维进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电子信息企业,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讯设备、数码产品、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汽车电子等高等区域。去年1-11月,该公司产值达3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实现利润2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

兴宁市精维进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现场。通讯员刘海阳供图

“我们将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等相关领域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同时加大光伏产业配套产品的生产力度。抓住5G,甚至6G同心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确保企业稳定的生命力。”该公司董事长王建民说,未来5年紧跟国家的发展趋势,为兴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出一份力。

电子信息产业是兴宁市着力培育壮大的三个新兴产业之一。

兴宁市提出,争到2025年,特色产业产值达110亿元以上(其中,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产值达55亿元、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产值达40亿元、生态医药与健康产值达15亿元)、新兴产业总产值达65亿元以上(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30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达25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达10亿元)。

“‘十四五’期间,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市有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从事低端产品的组装与制造,产业链面临‘断链’风险。同时,东南亚地区利用要素低成本优势,积极吸引珠三角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制造环节转移,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压力。”兴宁市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国外环境面临不确定性,国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都给兴宁工业产业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粤东西北兄弟县市和周边省份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吸引大湾区产业落户,区域间在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将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而大湾区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虹吸效应显著增强,全市将面临着新一轮资源外流的风险。”上述负责人说。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临挑战的同时,兴宁工业发展也迎来了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兴宁市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传统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与污染,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老区、苏区发展,广东省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作为原中央苏区县,兴宁市可紧抓政策机遇,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另外,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把握‘双区’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有助于我市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该负责人说,兴宁将不惧挑战、把准机遇,推动兴宁工业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发展高峰。

1月5日至6日,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陈维东率领考察组一行到兴宁,就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共同推动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建设等工作进行实地考察。

在座谈会上,宋才华指出,作为装备制造产业的分支之一,兴宁发展医疗器械产业正当其时,“兴宁将突出抓好实体经济,积极谋划建设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兴宁片区),并把医疗器械制造作为主导产业,积极推动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建设,必将有力推动兴宁市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十四五”大幕已然拉开,兴宁将在这期间步入“高铁时代”,能否抓住机遇,助推工业经济发展出现新高潮?未来值得期待。

专访

兴宁市委书记宋才华:

项目为王做强实体经济推动兴宁苏区加快振兴

日前,兴宁市委书记宋才华接受南方日报专访,畅谈“十四五”期间兴宁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部署。

南方日报:兴宁将如何把握好“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推动兴宁苏区加快振兴?

宋才华: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双区”“两个合作区”的建设,对于兴宁来说,是重大的历史机遇。

兴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对我市今后五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兴宁要坚定不移实施融入湾区工程,抓住用好“双区”“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拥抱“高铁”时代,加强规划对接、产业对接、政策对接,争取省和广州天河区更多支持,推动兴宁苏区加快振兴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持续抓好深化改革。建立完善服务融入“双区”的体制机制,着力推动制度创新,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充分借鉴“双区”先进改革经验,持续放大改革红利和政策红利,加快营商环境“接轨”,深入实施“放管服”、数字政府等改革,优质高效服务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崇尚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大力推动互联互通。深入对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保障梅龙高铁2024年建成通车,推动高铁南站站场和高铁干线路网及站前综合广场建设,深化广州天河与兴宁对口帮扶,全面加强两地在产业共建、消费帮扶、公共服务、民生供给等领域的合作。主动承接“双区”先进制造业转移,主动对接梅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大力推动外贸发展。

深化产业对接合作。聚焦“两个合作区”产业发展重点和创新方向,加强产业跨区域整合和配套协作,加快构建兴宁工业新体系。把持续发展康旅服务作为对接重点,着力打造“一园三组团多线路”旅游产业布局,打造一批南北呼应旅游线路,成为“双区”“两个合作区”健康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南方日报:“十四五”期间,兴宁市将如何继续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宋才华:兴宁将坚决按照梅州市委的部署要求,树牢“发展第一、激发动力、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的理念,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力争至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年产值50亿元以上产业1个、年产值30亿元以上产业2个,努力把党代会描绘的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变为加快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助力梅州苏区加快振兴、走向共同富裕。我们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建强工业振兴主平台。以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主平台,高标准打造粤闽赣苏区省界改革试验区(兴宁片区),打好增资扩产、招商引资、要素保障、政策兑现等“组合拳”,做大做强医疗器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态特色食品、现代轻工纺织、新能源等产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产业企业竞争力。实施现有企业“原地倍增”计划,推动赐裕鞋业、跃速生产基地等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大力推进金雁电工、海思智能、拓展盈辉、辰浩医疗等企业增资扩产,加快引进龙头企业与云山汽车合作发展新能源产业。依托保仪生态、富农生物、三丰禽业、凯闻生物、金绿现代等企业,推动“兴宁鸽”、丝苗米、茶油、肉鸡等初、精深加工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

辰浩医疗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医疗器械生产现场。通讯员练思红供图

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人才引育体系建设,鼓励引导更多兴宁在外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

南方日报:当前,兴宁在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如何发力?

宋才华: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将按照绿色低碳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大幅增长,培育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兴宁将按照梅州市委的工作部署,围绕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强化带动引领,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全面激活实体经济内生动力。我们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加大力度引进来。紧扣实体经济发展,牵牢项目“牛鼻子”,主动对接“双区”“两个合作区”的产业转移,积极对接好广梅园、综保区、无水港建设,大力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近期我市举行了工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11个工业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正式落户兴宁市工业园,计划投资总额合计17.62亿元。1月6日,我市充分利用省药监局驻兴宁叶塘镇帮镇扶村和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来兴考察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打造以医疗器械制造加工、产品研发、物流仓储为主体的综合产业园,力争把医疗器械产业打造成兴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用心服务促壮大。健全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投产全过程的“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机制,全力推动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当年上规”。持续深化暖企行动,全力帮助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及时落实惠企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壮大。金雁电工是我市首家产值超10亿元的工业企业,现正全力服务企业拟投资5亿元规划建设年产3万吨特种电磁线项目,建成漆包线高端智能化生产基地,预计项目建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20亿元、年均税收2500万元。

集聚要素强带动。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建好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公共服务配套,充分发挥兴宁城镇人口近50万的优势,开通加密以园区为枢纽的城郊公交线路,让城区劳动力优势转化为园区发展的强大红利。按照工业进园、集聚发展的理念,加快总投资13.26亿元的园区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标准厂房),招商选资更多工业项目向标准厂房集中。把有限的资源优先向税收大、就业多、成长性好的企业项目倾斜,引导富农生物等龙头企业上市发展,力争至2025年,新培育规上企业30家,新增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10家。

对话

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叶宝忠:

创新驱动是兴宁工业加快发展“关键一招”

兴宁市曾被冠以“广东工业十强县”长达30年之久,但在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发展放缓了步伐。哪些原因阻碍了兴宁工业经济的发展?兴宁如何能续写工业强县的辉煌?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叶宝忠认为,兴宁市有较好的工业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协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

南方日报:您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兴宁市工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速度放缓?

叶宝忠:兴宁市的工业起步较早,早期发展得也较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各地企业民营化步伐的加快,兴宁市工业企业遭遇了转制和转型的阵痛,出现了低潮期。

主要原因是当时工业主导地位不突出,缺乏龙头带动企业。随着时代变迁,地理位置和要素制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发展优势不够突出,工业规模总体偏小。此外,兴宁市传统支柱产业多数偏低端,转型升级效率较低,尚未发挥对兴宁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而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工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改革开放之后,在珠三角等地区的企业加快创新驱动的时候,兴宁市部分企业受传统思想观念制约,安于现状,缺乏做大做强的信心和气魄,导致兴宁市自主品牌数量少,缺乏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创新型人才数量少,高精尖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缺口较大,除少数企业重视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与研发投入外,绝大多数企业的专利数量较少,研发投入比偏低,知识产权保护及布局战略思维不足,科技创新综合能力不足制约了全市工业未来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兴宁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十四五”期间的主导产业,您认为兴宁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哪些优势?

叶宝忠:装备制造业是兴宁的传统产业,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在兴宁,装备制造业涉及的门类较多,如高端数控机床、高端漆包线、泵阀、电梯配件的精密铸造、汽车配件、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方面。

其次,兴宁的装备制造业已具备构建产业集群的基础,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平台,兴宁有部分企业已初具规模,销售的产品远销海内外。

同时,兴宁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每年都有一些装备制造业的项目进来。在广州天河的帮扶下,有着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优势。

南方日报:您对“十四五”期间兴宁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有哪些建议?

叶宝忠: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兴宁的工业发展提速增效,但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要重振工业强县的雄风,“十四五”期间还要继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大量事实证明,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兴宁市要下真功夫打造好软硬环境,让营商环境建设成为关键工程、引领工程、示范工程、超越工程,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推动兴宁市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科技创新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要素。要创新就需要人才,高端人才的缺乏也是兴宁市发展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通过产学研的方式来缓解,比如和高校、科研院所等达成合作,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此外,我注意到不仅是兴宁,还有整个梅州,对于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应用还不成熟。

兴宁市有部分企业发展自发组织起行业协会,共同探讨企业面临的共性难题,并一同思考出路和解决办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领域的发展。

但仅仅靠企业参与,很多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妥善解决。需要政府参与到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建设中,了解行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和企业的需求,从而实施帮助。比如说,引导行业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带领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等。

记者观察

强化工业经济主体地位提升县域经济实力

实体兴则经济兴,实体强则经济强。

作为百万人口大县,近年来,兴宁市一直以来坚持抓工业、促改革、谋发展,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兴宁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出台,为兴宁工业产业未来5年的发展谋划了路线图,明确装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并提出要加大生态特色食品、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等特色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实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一个工业振兴主平台。

发展的竞争本质上是产业之争,县域产业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命脉所在、根本所在。必须把壮大县域产业作为“关键一招”,选择最擅长的去着力,加快实现追赶跨越。

要坚定不移放大优势。对于兴宁而言,装备制造、现代轻工纺织等都是传统的优势产业。充分放大产业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切实转变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还应放大区位优势。梅龙高铁预计2024年通车,兴宁即将步入“高铁时代”,加强规划对接、产业对接、政策对接。

要坚定不移做大集群。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持之以恒培育做强产业集群,推动老树开新花、新树结新果,打造县域经济的“硬核支撑”。

要坚定不移招大引强。招商引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要将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实行精准招商、招大商。锁定重点区域,加快包装一批效益好、质量高的重点招商项目;组建重点团队,行业主管部门要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党政“一把手”要定期轮流带队外出招商,再接再厉深化大开放大招商。

产业兴,则县域兴。兴宁要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夯实实体经济支撑,真正让实体经济“扛大旗”“挑大梁”,扎扎实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名片

●目前,兴宁市共有7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内31家、园外36家,广梅园纳入兴宁统计的有12家。

●2021年1-11月,兴宁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3.61亿元,同比增长33.95%;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6.13亿元,同比增长26.7%,增速在梅州排名第一。其中以金雁电工、海思智能等企业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1.99亿元,占兴宁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4.6%,同比增长46.9%,成为拉动兴宁规上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一直以来,兴宁在高端数控机床、高端漆包线、泵阀、电梯配件的精密铸造、汽车配件、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方面有较好基础,这些是兴宁市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根据兴宁工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兴宁市将全力打造工业发展新体系,装备制造业产业是兴宁市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而作为主导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在“十四五”开局第一年的表现亮丽,前面11个月该产业持续强劲的增长态势,成为兴宁工业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的压舱石、定心丸。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

【通讯员】刘海阳练思红

【作者】张柳青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hot/111857.html

相关推荐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