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村小产权房(建设宜居东石——专访东石镇党委书记洪建立)

文/本刊记者吴振宇张颖王芝英官建发

图/杨学勤吴鹏

本刊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东石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

图:东石镇党委书记洪建立

洪建立:自党中央、福建省委、泉州市委、晋江市委相继就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作出部署要求后,镇党委就紧抓各级政策要求和政策红利,抓紧落实,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这项工作。

2017年实施以来,镇村两级共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建设资金1.39亿元,共报备实施村级建设项目796个。推动全镇农村人居环境取得质的提升,切实解决了一批“脏、乱、差”的现象。

2018年以来,全镇累计清理拆除危旧房及简易搭盖面积超12万平方米,治理裸露土地超7万平方米,腾出作为村庄发展及配套设施建设空间;硬化或提升村间道路171条,铺设村间道路总里程超过50公里,打通了一批断头路,有效提升了群众通行的便利;实施河塘沟渠整治,清理疏浚、改善加固沟渠长度超12千米以上;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管理,完成10个村污水管网建设;新建或翻建公厕18座,共实施乡村微景观建设项目74个,投用16处休闲场所,美化绿化人居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育了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檗谷村),3个晋江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潘径村、梅塘村、潘山村),2个晋江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塔头刘村、大房村),潘山村、塔头刘村在今年也被晋江市推荐申报省级试点村,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本刊记者: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东石是如何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洪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面上工程,是民生工程、系统工程,是为了给群众打造一个宜居环境,事关东石镇十多万百姓的福祉。如何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建立一个常态长效化机制,是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了“六种机制”,即镇村共建机制、分层级补助机制、快速验收机制、“一村一策”工作机制、季度考评机制和民主协商议事机制。

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党支部是领导核心、是落实各项工作的关键。我们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党支部书记、党员干部、村两委带头,率先垂范。

其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通过宣传引导、民主协商议事等形式,引导邀请社会乡贤、热心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充分激发和调动乡贤、村民群众“主人翁”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成为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主力军。全镇34个村(社区)全部成立民主协商议事机构,至今共开展61个协商项目,成功协商58个,形成萧下村等6个民主协商先进典型。

再次是广泛发动海外东石侨亲、社团力量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海外东石侨亲在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中慷慨捐资捐厝捐地,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刊记者:2020年是我们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洪建立:今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各项目标任务在基层落地生根:

1.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坚持以“一革命四行动”为中心,以“全民动手、美化晋江”为抓手,以“三拆一清”为重点,按照“一村一方案”原则,全力解决一批农村“脏、乱、差”现象。坚持示范带动,力争增加市级以上示范村1-2个。

2.推进农业产业兴旺。以国家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为契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高水平建设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和省级蔬菜标准园,加快推进白沙渔港建设前期各项工作。鼓励实施农产品全链条服务,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加快农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

3.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一是深化基层民主协商机制,深入推进“三治融合”。发挥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推进早、发展早的优势,在总结试点村成效基础上在全镇全面推行协商民主议事机制,规范议事会、议事流程,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二是持续加大“七五”普法力度,深化“一村一法律顾问”深度参与村级事务机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营造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三是深化平安建设,健全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推动村级“矛盾纠纷调处室”规范运行,推行社区民警、下村干部、村居法律顾问以及村(社区)干部、社会群体、社会贤达人士等N种群众力量参与的“3+N”多元调解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4.深化乡风文明建设。深化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培育一批市级以上村级示范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身边故事·共同铭记”活动,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公民道德活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倡导文明新风尚。

5.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持续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fengshui/112992.html

相关推荐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