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今年的工作重点中,对我们普通老百姓利好的房产惠民政策有哪些?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到了对2023年房地产业的工作部署,再次强调了住房保障建设的相关要求。
在回顾过去5年来的主要工作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推进长租房市场建设,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青年人、新市民在大城市中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站稳脚跟都不是一件易事。而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有评论称,政府工作报告特意点名“新市民、青年人”的背后,正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具象表达。
针对这一举措,政府工作报告详细指出:
支持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
所谓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定向安置房等构成。这种类型的住房有别于完全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房。
因此,保障性租赁住房是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的重要手段。
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国家层面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提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
中央层面,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加快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360万套(间)。”
地方层面,目前多个省份已发布2023年保租房筹集计划,如北京、深圳等地明确提出保障租赁住房用地出让规模和比例;浙江省要求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新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万套;河北省提出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万套。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进一步强调,意味着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推进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群体的住房需求,促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加快建立,将是政府在2023年的重要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委员表示,新市民住房需求主要集中在租赁住房和首套刚需购房两个方面。
因此,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
要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作用,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针对首套刚需购房,2022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先后落地不少需求端举措,如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明确一年内换房可以给予退税优惠,央行、银保监会建立首套房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以及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等,降低购房者置业成本,为刚性和改善性购房者提供更好支持。
在地方,自2023年春节以后,许多城市也都不断出台楼市新政,通过降低首套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税费、降低首付、发放购房补贴、放松限购等形式,进一步降低居民的购房压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购房的需求。
此前,住建部强调需求端政策要“精准施策”,结合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需求端“精准施策”将是2023年的主要着力点。
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支持刚需群体的政策力度有望延续,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有望进一步优化,促进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的住房需求释放。另外,结合人口的最新变化,给予多孩家庭、老年家庭、人才、产业人群等更多政策侧重,也是支持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方向。
近年来,“房住不炒”的定位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时,再次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面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风险隐患,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多项要求,例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等,针对性的举措事关万家灯火的温馨与安全。
惠民生方能顺民心,顺民心方能聚民力。“两会”的房产惠民政策聚焦当下住房保障痛点问题,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支持居民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之举。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fangchanchangshi/11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