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堡垒组织建设注引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没有担当精神,怕带头搞产业失败连累自己;不敢创新,怕干得多错得多。”这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仁华在组织生活会上对自己的检讨。
2018年以前,麻阳溪村产业为零,集体经济为零,通组路硬化面积为零,典型的3零村。矛盾纠纷不断,领导批评,干部不满,群众埋怨。
“现在村‘两委’成员办事效率高,调解矛盾纠纷快,带头示范作用强。”说起党支部的变化,老党员张祖裔激动地竖起大拇指。他说起过去该村党支部的过去,总是愁字挂眉间。
一个好的党支部就是一座红色堡垒,能够成为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领头羊”和排头兵。为有效治理基层党组织的不担当、不作为、不敢创新,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选派“能力强、业务精、带动快”的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把“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致富带头人”“创业能人”等优秀青年选拔进村支“两委”班子,组成一支“能打仗、敢作为、有威信”干事创业的基层领导班子。二是建立健全“五个一”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村级服务体系建设和村集体经济建设,增强党支部领导核心,有效夯实基层组织堡垒,凝聚干群干事创业强大合力,使各项工作精准、高效、有为。三是健全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的作用,成立了麻阳溪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成立妇女联合会,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将全村有文艺爱好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文化体育协会,定期开展文艺演出,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研判定期化。针对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产业发展滞后、旧房拆除率不高等问题,5天进行一次集中研判,针对问题各个击破。五是示范带动表率化。巧借“党日主题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三会一课”等平台之力,通过党员带头帮助邻里疏通灌溉渠保秋收,清理环境卫生,帮助留守老人、困难户硬化庭院,义务帮助农户检查用电线路等,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为脱贫攻坚攻坚工作添光增彩。六是学习多样化。村“两委”成员把每周三定为学习充电日,通过QQ群、微信群准时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升自身素质。
截至目前:共集中整治环境卫生50余次,检查农户用电户104户,更换线路500余米,帮助困难群众改厕、改厨15户,党员带头注册合作社5家,硬化庭院25户2500余平方米,没有一起矛盾纠纷上交。
强产业致富增收注活力
翻土、施肥、播种、填埋......自春风行动以来,在麻阳溪村的田间地头、荒山上,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四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一场悄然无烟的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的开展。
麻阳溪村位于怒溪镇西北部,全村国土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60亩,林地14200亩,荒山2090亩。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412人,已脱贫87户372人,贫困发生率3.13%。2018年计划脱贫21户40人。属于深度贫困村。多年来,由于基础设施落后,旱坡地较多,种植结构单一且产值低,不少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或在外乡发展。
站在麻阳溪太阳坳坡上,看着昔日的荒山披上绿装,既解决了土地撂荒的问题,呵护了绿水青山,又增加了村民致富的门路,成为麻阳溪村民茶余饭后的美谈。
“一共种植牧草5亩,每亩每年产草量约12吨,每吨300元,加上一年的劳务费,全年收入约3.5万元”下麻阳溪组精准扶贫户张建国谈起种草增加的经济收入,嘴上乐开了花。
“通过‘精扶贷’入股,每年分红4000元,加上土地租金,年收入2万多元”谈起产业发展,贫困户张万强对脱贫信心十足。穷者思变,麻阳溪村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成立了江口县下麻阳溪富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三变”改革发展牧草种植,与贵州广丰牧业有限公签订收购协议。
贵州广丰牧业公司是2015年江口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引进项目,是怒溪镇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示范点。厂址位于江口县怒溪镇龙眉村和棉花村,企业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标准圈舍8栋,共15000平方米,年出栏肉牛量2000头,每天需要牧草量1.8吨。
麻阳溪村要脱贫出列,思想突破是前提,产业发展是关键。一是转变观念。利用“春风行动”平台,调减玉米、洋芋、红苕“老三件”农作物发展思路,把经济效益低下的农作物调下来,把茶叶、油桐等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种上去。二是建活经济组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公司+乡贤(春晖组织)+农户”的模式,组建成立了3个实体经济组织,将所有贫困户、边缘户纳入各类实体经济组织中来,积极发动全村种植能手、养殖大户、能工巧匠等群众加入到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公司,不断壮大村经济组织队伍,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三是巧借他山之石。通过学习借鉴“塘约经验”,明确以“生态麻阳溪、产业麻阳溪、和谐麻阳溪”发展目标,提出了“游生态、赏民俗、观农耕、忆乡愁”乡村旅游发展思路,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截止目前,发展牧草种植400余亩,生态油茶500亩,油桐600亩,茶叶800亩,林下养鸡5000只,长期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每户贫困户都与2-3个企业(公司)签订利益联结机制,人均每年增加收入4000-5000元。
强制度民风淳朴注定力
“对不履行《村民自治管理条约》和《卫生管理条约》的村民,一是红白喜事全村人不给予帮忙;二是修房做屋不给予帮忙;三是对放火烧山者,除补栽树苗绿化和缴纳相应罚款外,要杀一头猪邀请全村村民代表吃饭...”这是麻阳溪村村民代表张建国在村民自治管理条约大会的发言。
从“忆昔茅草破木房,上街赶集走路忙。三餐难就腹中饿,多有贫民卧荒岗。”变成了“房屋油得亮堂堂,一脚油门集镇场。家家走上脱贫路,户户产业齐致富。”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实施村民自治的结果。麻阳溪村党支部书记张仁华说,麻阳溪村的过去,交通条件恶劣,没有半寸水泥路,家家户户房子盖得破破烂烂的,东面通风,西面漏雨,晴天太阳晒,雨天着雨淋。全村辖10个村民组,312户1277人居住在大山深处破旧的房屋里,留守老人多,基础设施建设难,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以前修条小毛路,你也怕占地方,他也怕吃亏,一条100米长的路,几十年都没修成。自成立组委会后,组民自己决定组里大小事务,不到5天的时间,上坎组至下坎组的3米宽的通组路,全部修好好。”说起组建组委会,原老支书张祖北竖起大拇指。
“现在滥办酒席的少了,出了红白喜事外,其他的一律不准请酒了,要是违反条约,村组人都要‘批斗’你,让你在村里抬不起头。”谈起推行组规民约后的民风变化,村民张万腊喜笑颜开。
探究推行村民自治,就是让群众巩固和发展‘春风行动’、‘五改一化一维’工程、人饮工程等带来的新成果,让群众在参与中发展,在发展中受益,在收益中突破,净化了社会风气,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满油’、起好步。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fangchanchangshi/116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