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儿子欠老父亲一百多万元拆迁安置利益折价款,为逃避强制执行清偿这笔债务,竟把名下房产以80元的价格卖给亲家母。随后,老父亲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儿子与亲家母间的买卖合同。法院审理后予以支持,判决撤销了该房屋买卖合同,案涉房屋被重新登记在儿子名下。目前,该房屋即将上线拍卖。(据3月22日北京晚报)
相关房屋交易合同
由于财产引发的父子对簿公堂,总是让人感叹。在本案中,儿子于2020年10月将自己名下的房产80元卖给了亲家母。在当年12月,法院判决儿子支付父亲安置利益折价款113万余元。从时间点可以看出,儿子早就知道自己可能会输掉与父亲之间的财产官司,于是提前谋划,有了80元的“卖房”之举。
说是“卖房”,本质是为了逃避债务,让法院找不到自己有可执行的财产,这样就能达到不偿债的目的。但在法律面前,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产生不了什么样的作用,让人笑话。
父亲与儿子之间的财产纠葛,谁对谁错法院判决书早有结论,反倒是作为儿子,这样对待90多岁的父亲,也让人不解。一般来说,老一辈人都有将财产留给子女的习惯,为什么这对父子为了财产反目了呢?虽然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我们并不清楚,但儿子的行为,还是让人大大叹了一口气。
儿子将房子“卖”给亲家母、亲家母办理了产权登记并入住,疑似有高人“指点”的。那么儿子是赌父亲不会去法院认定这个财产权变更不合法?
有人说,这位儿子逃债的行为没有必要,因为90多岁的父亲走后,财产还不是属于他的?也有人说,这位父亲争来争去毫无意义,自己百年之后,财产还不是儿子的?
老人的财产最后属于谁,这一点也不能随便下定论。老人有多少子女尚不清楚,他自己会把财产给谁也是未知数。
值得关注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必要建立财产边界的概念。“我的最后还不都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我们时常会听到两代人间发生此般对话。
子女赡养父母、父母抚育孩子都是法定义务。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简单理解为老人用财产来交换子女情感的付出,真正深入到骨髓的,还是血脉亲情,是情感上的流通。
2021年,一位上海的八旬老人将自己名下的300万元房产赠送给了平日里照顾自己的水果摊主。可以肯定,这位摊主照顾这位老人,肯定不是为了老人的房产,而是出自内心的善良。摊主白天出摊,晚上去医院照顾老人。老人出院后还接他到自己租住的房子里,便于照顾。由此感动了老人。
亲人之间,更应该超越对财产的算计。为了113万元的财产,动了这么多心思,真的有这个必要吗?只要自己真心真情对待父亲,财产什么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假设父亲最后财产不给自己,或者父亲做得再不对,自己也要做到问心无愧才好。想尽心思,反复折腾,财产没保住,还落一个不好的名声。
说到底,亲人之间,要把财产看淡一点,把亲情看重一点,做好自己就行了。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fangchanchangshi/11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