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小产权房,乡村振兴加快县域治理“三起来”——内乡县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内乡新貌

过去的一年,内乡县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经济社会总体上呈现逆势而上、平稳健康、持续向好的态势,发展势能和动力进一步蓄积,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增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5.4亿元,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亿元,增长8.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6.2%。在减税降费的背景下,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8亿元,增长9.1%;税收完成8.3亿元,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亿元,增长20.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7.9亿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70亿元,增长23.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9.6亿元,增长3.7%。

发展动能不断蓄积。项目工作成效显著。全年纳入市级重大项目51个,当年完成投资81.5亿元;纳入财政部及省财政厅PPP项目管理库6个。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9亿元,增长9.5%,争取新增一般债券7200万元,新发行专项债券5.9亿元。完成一般预算支出40.8亿元,基金预算支出16.1亿元。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全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4家,税收贡献超千万元企业25家,其中超亿元企业3家。牧原集团年营业收入增长51%,净利润增长10.8倍,仙鹤纸业年销售利润1.1亿元,税收1亿元。跻身全市30强民营企业5家;入选全省上市后备企业7家。内乡经济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健壮。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成果斐然。创新型企业培育稳步增长,新认定市科技创新百强企业7家,全市先进制造业强市重点培育企业11家。创新创业平台增量全市领先,新增市级工程技术中心6家。尊重知识人才的氛围更加浓厚,落实“诸葛英才计划”,新引进各类人才3448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取得新进展,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认定省级智能车间2家。土地保障能力增强。组卷报批用地1178亩,解决增减挂钩用地2734亩。依法收储土地2895亩,土地出让收入8.5亿元,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4.9亿元。拆旧复垦验收4671亩,复垦券交易收入2.5亿元,累计兑现乡镇拆旧复垦奖补资金1.4亿元。新增补充耕地3270亩,补充耕地收入2.3亿元。金融高地建设进入新阶段。与蚂蚁金服集团合作的以普惠金融为核心的“智慧内乡”项目运行良好,全省普惠金融试点县创建通过验收。政府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转型进展顺利。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实现破题。全市金融业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试点落户内乡。区域资本形成能力持续增强,供应链金融发展方兴未艾。电商产业发展再创新高。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顺利推进。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203个。新建智能化电商仓配中心2.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98家,电商交易额53.5亿元,增长47%,销售超千万元电商企业11家,超/5000万元4家。

风光秀美宝天曼

三大攻坚战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双基”工作扎实开展,排查出影响脱贫质量的2022条问题整改到位。“两业”深入推进,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用于产业发展1.3亿元,依托836家家庭农场、13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产业扶贫百花齐放局面;培训贫困劳动力16153人,规范安置公益性就业岗位1248人。“两貌”全面提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持续实施“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完成危房改造206户,“七改一增”2800余户。全年完成2900户4603人减贫任务,累计97个贫困村15317户42993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3%。2019年5月9日内乡退出贫困县。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进。创新“3+3+N”污染防治工作体系,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强散污散煤散尘治理,秸秆禁烧实现国家卫星监测“零”火点。乡镇空气监测站建成运行。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37天。同步开展“四水同治”,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引水工程开工建设,默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100%。加强治理修复受污染耕地,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完成造林绿化4.8万亩,建设国储林1.1万亩,全市造林绿化观摩评比暨“两山”擂台赛中位居先进位次。强力开展宝天曼自然资源保护区和湍河湿地“绿盾行动”,河道非法采砂有力遏制,完成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重大风险有效防控。政府债务有效管控,平安建设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依法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完成“僵尸企业”处置,安全生产隐患全面排查消除,信访形势持续好转,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城乡建设提速提质。乡村振兴战略破题推进。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巩固3.5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成果,粮食生产32.9万吨,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升。烟叶生产综合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林果产业稳步扩大,特色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完成改厕30734户,整治坑塘230座,通过省农村垃圾治理达标验收。实施节水配套改造,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500亩,荣获“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称号。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村集体股份制合作社288个,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207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59家、家庭农场61家、家庭林场11家。“百城提质”建设成效显著。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启动,34项专规加快编制;严格执行规划审批,“双违”整治持续加力。完成道路升级改造,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改造背街小巷18条,新建城区游园16个,新增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县域公路交通网不断完善。多条道路开工建设,改造危桥11座607延米,建成首批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233公里。投放电动公交车140辆,开通城乡公交线路30条,实现城乡客运公交全覆盖,荣获全省首批“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称号。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教育高地建设持续推进。高考本科进线3958人,进线率75.3%,4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南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成运营,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全年新增城区义务教育段学位3500个,高中学位1200个。教育信息化扶贫整县推进项目顺利展开,大数据中心建设基本完工。就业稳步增长。新增失业人员再就业108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20人、城镇就业46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发放创业贷款3693万元。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各类保险待遇足额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深入实施“政福保”工程,扎实做好特困群体救助工作。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突破。城区医院梯次搬迁进展顺利,妇幼保健院搬迁提升改建完成,县二院整体升级迁建项目一期开工。中医院改制回归公立属性。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条件总体上大幅改善。文化旅游开启新局面。“三馆一院一中心”工程主体完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同时,审计、统计、行政审批、市场监管、民族宗教、商贸流通、兵役、退役军人、史志及社会团体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县衙景区民俗表演引人入胜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内乡县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迅速落实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实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抓牢抓细各种举措。2月20日,内乡县实现确诊病例、疑似人员、留观人员“三个清零”,成为全市少有的低风险区域之一。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前提下,内乡县统筹兼顾,防止反弹,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复商复学,畅通经济循环,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特别是一季度受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内乡县生产总值完成52.1亿元,负增长5.9%,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一;财政收入增长0.2%,高于全市23.5个百分点,是全市唯一正增长的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72.3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一;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15.5亿元,增长31.6%,增速居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高于全市36.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二。经过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内乡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全面恢复。

2020年主要工作和主要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又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十分重要。

今年,内乡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着力”,统筹打好“四张牌”,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的要求,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人代会以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人代会和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力推进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两个高质量”工作体系,围绕争当区域发展领跑者、争创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全国现代猪产业第一县”和“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历史文化山水名城”目标定位,持续增强区域发展比较优势,坚决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内乡力量。

总量指标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结构指标方面,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粮经比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速发展。效益指标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税收占比70%以上,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5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民生指标方面,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改善,社会事业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农牧装备智能制造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抓项目强投资持续强化区域竞争比较优势

坚持以项目工作为主导,深度谋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以项目建设的突破驱动经济发展的提速增效,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上,持续保持较高的投资规模总量。重点推进重大基础能力项目,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水利项目改造、文旅项目完成,推进物流项目,实施一批城建交通公路、环保及生态建设项目,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及公共服务项目,持续推进脱贫攻坚项目。同时,抓住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机遇,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及要素保障,在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谋划一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牵引性的重大项目,争取进入国家、省规划笼子的各类项目及投资额度不低于全市的10%。建立完善项目容缺办理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再掀项目工作新高潮。

推动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工业发展能级。坚持工业发展的战略核心地位,在优化工业结构和提升工业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壮大工业总量。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坚持长短结合,深度谋划,重点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机械电子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集群、高载能产业项目集群。综合施策,推进农牧装备制造企业批量落地内乡;集中发力,精准招引一批国内外一线肉食品品牌企业和中央厨房项目入驻产业集聚区。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战略新兴产业。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促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一批人工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培育产业互联网平台。深化与央企合作,支持华福包装科技烟包扩能,新上高阻隔膜生产及应用、数字标签、高端高速智能化拉伸多功能膜、胶印版材生产线及配套工程搬迁等项目,建成行业一流的包装科技产业园。着力培育优势骨干企业。持续优化服务、营造环境,使内乡成为产生企业家、吸引企业家和企业家茁壮成长施展才干的热土。用足用活各种政策工具,激励各种创新,力争到2022年产值或收入超百亿级企业不低于两家,产值超20亿元企业不低于10家,纳税超亿元企业不低于10家。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围绕“塑造创新型经济结构、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优化创新生态”的总体目标,做到扶持政策到位、创新投入到位和体制机制改革到位。落实人才新政、“诸葛英才计划”。发挥好创投引导基金、创新孵化平台和政府采购等支持方式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

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标准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定制化和高品质转变。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发挥县衙对全域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全面完成县衙历史文化街区拆迁建设任务,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智慧旅游建设和文商旅融合发展,把内乡县衙打造成全市领先的数字化商业街区、刷脸支付商圈。以乡村民宿、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为牵引,发展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深入挖掘楚长城历史文化,推进遗址保护和文旅开发。大力发展电商和物流仓配业。以实施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抓手,完善县域电商生态链。大力推进牧原智慧物流园、网货加工基地和标准化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强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优质农副产品与消费实现无缝对接,确保县域内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的渠道畅通,全面激活县域电商发展。引进培育优质商贸、建筑和房地产龙头企业。支持本土建筑业、房地产企业升级发展。引进一批优质品牌施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来内乡投资发展,注册县域内项目公司,最大限度涵养税源。引进商贸龙头企业,推进红星家天下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具有地标意义的综合性商业和生活服务中心。

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着力集约增效用地。开展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支持产业集聚、升级,淘汰弱势、劣势产能,构建存量土地盘活的利益引导机制,建立低效用地退出管控机制,切实提高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和亩均效益。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修编,加快“区中园”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二星级创建标准。着力打造“8+2+1”园区。加快推进牧原国际食品城、农牧装备产业园、纸产品工业园、华福包装科技产业园、寅兴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金冠电气智能制造产业园、网货加工基地、高载能工业园和牧原智慧物流园、煤贸物流园及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等园区平台建设,实现“土地和园区等项目”。

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运用“龙头企业+园区平台+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模式,综合利用四大比较优势,着力发挥龙头企业对供应链企业的吸附招商作用。围绕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和高载能、低排放企业以及农业、文旅、民宿等领域龙头企业或品牌企业,特别瞄准行业头部企业和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出台定制化政策,点对点精准招商。

持续打造区域性金融高地。实施数字赋能战略,围绕核心企业,创建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强化金融赋能,形成供应链金融生态,以此驱动县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并向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全面拓展,整体谋划建设“数字县域”和“云上内乡”。对接资本、吸引资本、集聚资本,持续提升县域资本形成能力。深化与招商证券的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金融总量,彰显金融高地新优势。

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聚焦深度贫困村和特殊贫困群体,确保完成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强化问题整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对基础性工作和基本政策以及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进行“回头看”。全面落实防返贫致贫“三色”管理预警机制、实时动态监控机制、压茬暗访督导机制。强化产业就业扶贫,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发挥“四集中一统一”兜底功能,加大对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志智双扶”和扶贫宣传工作。继续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加大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保驾护航。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树立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省级生态县。以“六查六治”为抓手,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标本兼治,严格落实扬尘治理措施,规范管控渣土车。清理整改散污企业,持续推进“煤改气”工程,严厉打击黑加油站,加强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妥善做好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以“三查三清”为抓手,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河长制”落实“河常治”,查污染源头,清理污染点位;查沿河两岸,清理污水直排;查县乡村,清理黑臭水体。加强环保基础能力建设,推进默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小散畜禽养殖业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整治,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实行最严厉水资源管理,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以“三抓三防”为抓手,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抓农用土地管控,预防耕地污染,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力争达100%。抓建设用地管控,推进静脉产业园入规和建设,加快固废资源化利用,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力争达100%。抓源头管控,预防新增重金属等污染,实现区域内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进一步削减。全面加强生态建设。统筹推进“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建设。全面展开“国土绿化提速”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行动,继续实施国储林项目,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加强护林防火,依法保护野生动物,防治有害生物,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底线思维,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认真履行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职责,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强化政银企协作配合、公检法互联互动,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坚持平战结合,加强应急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推进省级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加快防灾减灾与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提升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发挥信息化技术“探测仪”“绣花针”的作用,使县域治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长效化。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挥舆情研判、舆论引导、服务政务和服务民生的作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抓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综治中心建设。加大公安科技装备等基础建设投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好反恐维稳,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全力抓好信访稳定。集中力量化解信访积案难案,强力推进依法治访,维护信访秩序,综合施策整治违规排污、非法集资、涉贫信访等重点领域和特定利益群体,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稳定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加速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以国家卫生县城创建为目标,以“百城提质”工程为抓手,全力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突出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完善规划体系,实现“多规合一”。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一张图”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百城提质各项专规。协调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实用性强的村庄规划编制。加大规划实施和管控力度,严厉查纠各类违规违建行为。

高质量推进百城提质建设。县城建设,持续实施通达工程、提升工程、靓化工程、清洁工程、公共设施配套工程“五大工程”。交通公路建设,实施道路续建、改建提升工程;启动汽车客运站搬迁升级建设。完成第二批“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及扶贫公路建设任务,完善县乡村道路沿线城乡公交配备设施,推动“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持续巩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小城镇建设,坚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培优育强、打造亮点的原则,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的战略节点作用,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持续抓好交通扶贫道路,推进“撤乡建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提升城市管理。持续开展“双创”活动,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五小”行业、背街小巷等专项整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管养运”市场化步伐,提高背街小巷机械化清扫率,提升城区环境卫生质量。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解决终端处置。打造数字城管,建设若干智能化社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创全省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三农”工作是县域治理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县域治理的重要方略,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实施一批标志性、突破性项目,取得实践县域治理“三起来”的新成效。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在主导产业壮大和产业集群发展、三产融合、返乡创业、扩大就业上求突破,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实现零门槛落户;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让“资本下乡、知识下乡、市民下乡”,带动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把城镇与乡村贯通起来,以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契机,全面做好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统计工作,如实反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推动城乡规划、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县域发展体系。

以农民增收为导向促进产业发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发展优势产业、优质产品,加强品牌建设,加快农业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稳定粮食产能。实施4.8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推进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改善田间道路、农田林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按照“稳规模、提结构、促转型”的方针,发展优质烟叶面积3.5万亩;引进和培育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标准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布局县域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链;培育乡村旅游、乡村民宿、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促进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水肥一体化设施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示范应用,加快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20个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在30万亩以上;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建成农产品网货基地30个。

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推进乡村建设。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强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实施乡村美化行动,提升村容村貌,加强基础设施管护,加快村内道路和公共场所绿化,改善交通出行条件,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

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重建乡村治理的经济基础。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引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升级“内乡5+”资产收益模式,做实基层合作社功能,提高农村生产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加强乡村治理。坚持以乡镇工作“三结合”为指导,抓好基层党建“政治引领”、基层组织“典型引领”、基层党员“先锋引领”和基层治理“创新引领”,发挥“头雁”及新乡贤人士的引领带动作用,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家教家风建设,培育文明新风。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强化村务监督,以公开、公正、公平、公信取信于民;深入开展“三带五联”活动,提升自治、法治、德治与善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水平。

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办好民生实事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着力办好民生实事。

推进教育高地建设进入新阶段。坚持以教育质量提升为导向,既从战略上高度重视教育高质量发展,也从要素保障上强化教育资源拓展,双向发力,齐头并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确保本年度新增城区义务教育段学位不低于5000个,高中段学位不低于1300个。推进农村学校“改薄”工程,加快乡镇初中扩容改造,完善县新高中后续建设。启动职教园区开发和南阳师院牧原产业技术学院创建,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水平。加强师德师能师资建设,强化教育发展的人力、环境等要素保障。

全面推进民生福地建设。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坚持人民生命安全至上,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持续提升县乡公立医院装备水平,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消除医疗服务空白点。加强乡村医生及基层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做好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发展优势特色专科,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和分级诊疗工作,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加强市场监管,保障食药品安全,坚决守护好人民健康。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建立稳就业促创业、灵活就业渠道;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及落后产能职工安置等重点群体就业;着力引进培养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突出抓好返乡创业,建立“双创”示范基地,全方位提升就业创业政务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统筹推进各类社会保险全覆盖,基金应征尽征、应发尽发,严禁“骗保套取”行为,保障基金安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做好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探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医疗补充救助机制;着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区域性养老服务业发展;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快县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步伐。同时,抓好农村教师周转房和保障房建设,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构建县乡村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打造郊户外运动基地。

全面推进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综合整治工作。抓住全省国土空间规划试点县的机遇,有序展开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和落地,纳入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部门信息共享。

着力解决人往哪里去。优化村庄布局,撤并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空心村严重的自然村,对保留的村庄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引导尊重农户个人意愿,进行转移安置,鼓励在集镇和县城落户,加速提高城镇化率,最大限度腾退宅基地和空闲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着力优化土地空间配置。实施“百村整治”工程,通过村庄整治、农房集聚、建设用地复垦、耕地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全要素整治,以此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着力完善政策保障体系。适度调整保留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和机制,鼓励农户腾退原宅,异地购房;新增占补平衡指标和节余的拆旧复垦指标流转收益,主要用于农户奖补和公益事业建设。

着力优化产业布局。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节余出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乡村产业项目。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产业发展。

加强综合财税管理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体系

持续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和国有资本运营体系建设。持续涵养税源,强化综合治税。县、乡两级把紧盯税源、税基、税收作为常态化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县级领导履行好“管业务要管税收,抓工作要抓税收”的双重职责,不断提高全县税收总量和一般预算收入的税收占比。完成政府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构建以资本投资和运营为主体,以资产资源开发和供应链管理运营为两翼的新型功能性国企;加强政府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及转型后的管理,加强县级国企人才队伍建设。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fangchanchangshi/111644.html

相关推荐

联系电话
微信咨询
手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