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工作亮点
获评“千年古县”
获“中国建窑建盏之都”
成功举办第九届海峡论坛?首届建窑建盏文化博览会
全省综合治水实验县
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县
“百日攻坚”综合排名全市第一
卧龙湾武夷花花世界成功创4A级景区
全市唯一入选“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县(市、区)
“四比六促”阶段考核在全市名列前茅
黄坑镇获评第一批省级养生旅游休闲基地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麻沙建本小镇被列入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书坊乡成功创建乡村旅游休闲集镇
聚融电子商务产业园获“省第二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小湖水仙”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溪源村获评“第一批省级农村社区示范单位”
2017年工作成效
据统计,预计全年可实现生产总值177.3亿元,增长7.8%;公共财政总收入16.2亿元、增长10.8%,地方级公共财政收入11.6亿元、增长6%;规模工业增加值77.5亿元,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7亿元,增长22.1%;外贸出口1.5亿美元,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7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50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9元,增长9.0%;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完成年度节能减排指标。
服务新区持续加力。全年完成征地1.4万亩,拆迁18万平方米;制止违法建设2398起,拆除违法建筑面积45.1万平方米,依法处置阻碍项目建设行为38起;策划实施同城化项目95个,建平大道建成通车,嘉禾大道白改黑、双龙路、省道303改线有序推进。
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百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8亿元,2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6亿元,27个列入省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1.4亿元;投资1亿元以上行动计划项目27项,总投资152.6亿元;新引进2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开工项目65个,总投资83.1亿元;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合同项目40个;获得上级各类资金13.5亿元,与农发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框架合作协议。
产业发展持续优化。完成徐市片区场平工程600亩,回瑶片区场平工程635亩,洽谈企业20家,签约企业9家;实施市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13个,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转贷资金4.2亿元,武夷味精谷氨酸绿色制造集成技术项目获得中央财政工业转型升级资金补助1200万元;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我区全年接待游客395.1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2.2亿元;永康五金商贸城、万商红商贸城、建盏文化旅游街区建成投运,建发悦城、金茂广场形成集聚效应;新增限(规)上企业17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5亿元;全年商品房销量突破85.6万平方米。
三农工作更加扎实。发放各类惠农补贴3.5亿元;建成连片500亩以上粮食产能区32片;制定“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试验区建设规划,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加2017年农业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全面完成194个应确权村50.8万亩耕地确权,实现农村承包耕地流转1.9万户13.3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2家;打造曾雄香家庭农场、俱丰葡萄专业合作社、科力种业等10个农业科特派示范点;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802.8万元,实施春潮行动及雨露计划培训3294人,完成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207户892人,危房改造622户。实现25个贫困村退出,1455户3320人脱贫。
城乡面貌更加秀美。水美城市完成投资4.1亿元,西区生态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公园及地下停车场投入使用,府前路隧道开工建设,建发悦城、西城国际、正达名郡等住宅小区实现规模入住;环湖栈道一期、栈道入口广场基本建成,水美公园、考亭书院有序推进;实施回瑶污水处理厂等94项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总投资251.2亿元;完成东入城口二期、水西桥拓宽改造、五福桥等项目,成功引进共享单车,新增城市公共绿地11万平方米,停车位365个;建成将口西岸、莒口东山等1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步推进高铁、高速、303快速通道“三沿”环境整治,完成房屋改造27.8万平方米,完成3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实施8个乡镇14个行政村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启动县道新崇线麻书莒段建设,推进崇阳溪与麻阳溪汇合段河库连通工程、麻阳溪黄坑段中小河流治理和回龙乡、小湖镇安全生态水系建设。
生态优势更加凸显。全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森林覆盖率达76.4%;推进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和人工用材林赎买,推行林业碳汇交易,建成14.2万亩林业碳汇试点;拆除污染生猪养殖场354家16.1万平方米,清栏生猪8.2万头;取缔非法采砂制砂点53处;淘汰“黄标车”135辆,更换新能源汽车34辆;强力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有序推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落实,134个民生事业补短板项目有序推进;加快公租房建设,建成惠民花苑四期68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520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69人次,新增就业221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全面完成标准地址二维码登记;建成社会福利中心,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金太阳居家养老专业服务机构。扎实开展“全面改薄”和城区扩容工程,建成外国语学校、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机关幼儿园新校区,新建校舍3.4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000个;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书坊和黄坑卫生院紧密型医联体;完成第一医院医技楼主体工程及民营福建厚生眼科医院建设。
政府改革全面深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创新项目审批代办、实行分级容缺预审等制度;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开通“网上预审”功能达95.4%;全面完成“两单融合”,实现县乡两级权责清单全覆盖,公布39家区直单位权责清单事项4922项;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梳理公示“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事项,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稳妥推进公车改革。
作风建设全面提升。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开展“一月一主题”讨论;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代表建议197件,政协提案81件,办结率100%,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现区、乡、村法律顾问全覆盖;完善《政府工作规则》,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推行“法治、责任、阳光”信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公”经费下降3.1%;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梳理“两个责任”清单,立案审查152件,结案124件。
扎实做好2018年工作
2018年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6.1%,地方级公共财政收入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完成减排指标。
更加突出统筹引领,扩大持续攻坚新战果
全力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一系列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讲辅导培训;突出学以致用,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落实到谋划发展的思路上、促进发展的措施上,着力抓好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建阳发展的强大动力。
持续攻坚“四比六促”。继续以“四比六促”为抓手,持续攻坚态势,切实把“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转化成为全区上下的行动自觉;紧盯目标任务,不断完善“一线攻坚”、“一线考察”、“一线督查”三项机制,建立常态化的碰头会或联席会议制度,着力破解难点重点问题,促进产业发展、项目接续、城乡建设、企业做强、环境整治、精准扶贫整体提升。
聚力服务武夷新区。保证云谷小区、绕城高速、轨道交通等重点搬迁项目建设用地;扎实推进海西林产工贸城红线范围内企业收储、武夷山机场迁建项目征迁等工作;持续加强日常巡查管控,加大“两违”打击力度;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资源配置,积极配合新区加快同城水、电、路、讯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理顺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等市区一体发展机制体制,形成更加有利建阳发展的优势。
建设绿色产业强区。积极对接南平市生物产业、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数字信息七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抓好和泉生物天然药及发酵制品、龙泰竹家居四期、考亭建盏文创园等七大产业项目建设;探索整合现有区工业产业发展基金、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建阳区绿色产业发展基金”。
更加突出项目支撑,增创投资拉动新成效
紧盯政策谋项目。有针对性地谋划、论证、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中央、省、市盘子,获得更多上级项目资金支持;紧扣省市重点和行动计划项目、七大产业规划,策划生成一批体现建阳优势特色、投资规模大、拉动力强的绿色发展大项目,形成“策划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围绕同城化发展、综合治水实验县等领域,抓好市政、交通、水利等工程包项目策划,争取全年策划生成项目50个,总投资50亿元,年内实现对接20项;策划实施市政路网、文体设施、农贸市场、停车场等“补短板”项目135个,总投资291亿元。
紧盯投资推项目。争取全年实施行动计划重大项目100项,总投资329亿元,其中在建项目38项;继续实施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推进方式,争取每个月有一批项目集中开工,每季度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努力盘活低效利用及闲置土地;规范运用PPP、EPC模式,依法引导、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构建融资平台,强化“政银企”合作,引导信贷资金向重大项目和实体企业倾斜。
紧盯招商引项目。紧盯世界、中国500强企业、知名企业、行业龙头,充分利用“6?18”、“9?8”等招商平台,着力引进一批“补链”、“扩链”、“强链”的大项目、好项目;发挥异地商会作用,实现产业、项目、资金、税源“四回归”;加强同北京东旭集团、上海久利食品、深圳铁汉生态环境等一批意向企业接洽,争取一批项目尽快落地;力争引进500强企业2个,确保引进投资亿元合同项目20个,2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0个。
更加突出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绿色发展新突破
加快平台建设。全面推进竹循环经济产业园、生物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及循环经济示范园;加快经济开发区征迁及路网、二期场平工程、污水处理厂、创业园建设,启动第三、四期场平工程施工,计划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加大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选资,引导海西林产工贸城被收储企业搬迁至开发区,力争北京禾木保温涂料生产项目、浙江新瑞欣玻璃年产值10亿元精密线锯生产项目、竹缠绕复合管生产项目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武夷物流产业园建设,引导本地物流企业重组入园;优化上陈工业平台、塔下工业平台产业定位,与经济开发区形成错位发展。
助推企业发展。用足用好南平市国银百亿产业基金,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鼓励和泉生物、武夷味精、青松化工等骨干企业,增资扩园、扩产,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推进武夷汽车桥壳生产项目、武夷味精生产智能化及节能优化改造项目、工业硅节能技改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推动武夷味精与南平实业集团、亚亨机械与福州沃比特公司对接;争取有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帮助龙泰竹业完成“新三板”到“创业板”的转板;推进福建庄禾竹业有限公司、福建安顺变压器有限公司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扶持4-5家企业创新项目列入省重点创新项目库。
打造品质农业。抓好名优品牌保护创建、农业企业培育引进等工作,全力打造金山都米业产业链、久久花卉基地等农业示范园区;扎实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蔬菜基地建设,提高生鲜食品供给能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精深加工贸易“双培育工程”,推动农业种养、加工、销售组织化、信息化、品牌化;支持紫瑞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恒亮生态禽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实施粮食产能区增产模式攻关与推广、机插机收再生稻示范和省级水稻新品种示范与展示项目,加大农业“五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培育充实新型农民企业家和专业能手队伍;践行农村“三变”改革,健全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繁荣商旅物流。着力打造点、线、面相得益彰的精品旅游线路,紧密结合“以水补山,以山带水,山水相融”推进考亭水美城市建设,围绕“武夷秘境?百里绿谷”推进麻阳溪流域休闲度假旅游区项目开发;争创麻沙楠木林、黄坑4A级景区,创建小湖葛墩村、麻沙杜潭村、徐市亭村等乡村旅游特色村;开发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推动零散、小规模的服务业企业提档升级,争取新增规上服务业和限上商贸企业17家。
更加突出建管并举,助推城乡面貌新变化
强基强业做精城市。推进双龙桥隧道、童游畅通工程、螃蜞路拓宽改造等项目建设,启动省道303溪口至回瑶段改线工程、西门至考亭段拓宽改造等项目建设;实施“三江六岸”景观提升,加快西桥新村等城市立面改造,推进城市绿地公园、全民健身场所建设;加快建设西区生态城,不断完善南区路、水、电、涵等基础设施,完成游酢路、景龙路、潭山大道、长安路隧道建设;加快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两岸慢行道、道路桥梁等项目,扎实推进河库连通、水美公园等项目建设,启动湿地公园、考亭湖景区等项目;加强与武夷新区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无缝对接,全力配合南平市体育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建设;按照“十纵十横”的路网布局,推进嘉禾大道白改黑、滨江东路南段等市政交通工程建设。
提质提效做优管理。建立融合城管、园林、环卫、市政为一体的城管格局,并与武夷新区实现同城化发展;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构建部门联动、扁平化指挥、处置高效的城管机制;纵深推进“五治”工程,持续保持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两违”零增长;规范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积极创建宜居社区;加强城区园林绿化彩化和提升改造,推进市区卫生保洁全覆盖,打造生态城市、文明城市。
精致精细做美乡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麻沙建本等特色小镇建设,高标准建设麻沙梁墩村、黄坑塘头村、将口石维村等15个美丽乡村,打造回瑶—溪源—考亭骑行游和溪口—芦岭—宸前乡村生态休闲游线路;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万人保洁工作,持续抓好“百千万”工程,逐步完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健全农村服务管理机制,组织好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注重乡村文化传承,积极推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村落申报工作。
更加突出保护治理,厚植生态文明新优势
持续推进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模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守护绿色的浓厚社会氛围;深化低碳城市建设,完善城市慢行系统,逐步实现公交车“零排放”。
持续强化环境整治。以综合治水实验县项目建设为契机,切实增强生态涵养功能;紧盯工业排放、城市扬尘、建筑垃圾等重点环境污染问题,全面落实“水十条”“气十条”和“土十条”,持续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做好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深入实施“河长制”,推进农村及小流域水环境整治,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实现城镇污水、垃圾项目全覆盖,扎实推进塔山污水处理厂二期、回瑶污水处理厂、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建设;加强环境网格化监管,严把新上项目环保关,严控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产业项目建设。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继续融入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扎实抓好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森林碳汇交易、排污权交易等试点示范工作;严格划定和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开展河道岸线和河岸生态蓝线划定,实行能源和水资源能耗总量、强度双控;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厚植绿色优势;持续推进“三沿”环境整治;继续落实生态补偿制度,严厉打击盗砍滥伐、非法侵占林地等行为。
更加突出惠民利民,开创和谐社会新局面
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建阳一中科技大楼、建阳二中田径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加快曼山幼儿园扩容建设步伐;深入推进朱子、宋慈、建本、建盏等特色文化建设,加强“千年古县”地名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成果,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实现全区乡镇医疗联合体全覆盖;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子,加大农村老年幸福院建设力度,持续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日间照料中心;扎实开展棚户区改造,加快毛巾厂二期、水东二期、宝山小区等棚户区改造征迁进度;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优化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强化“平安建阳”建设,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健全基层人民调解员星级化管理制度,建立综治中心;深入开展“五大文明”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继续完善市场竞争秩序监测体系建设,探索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
巩固精准扶贫成效。继续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和保障措施,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贫困村全部“脱帽”;坚持因村因户施策,不断完善干部驻村帮扶、精准扶贫、金融服务等长效扶贫机制,继续实施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保障等扶贫政策、举措;建立健全督查和问责机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精准落实;加强贫困户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大力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奋进”教育。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及困难人群的就业援助和兜底帮扶;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加强公共卫生保障力度,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规范实施妇幼健康服务。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将始终坚持创新谋事。持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全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以及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密切关注统计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人才引进、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统筹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信访等各领域改革。
我们将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坚决服从区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及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落实重大事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决策制度,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fangchanchangshi/111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