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714:58
中国专利扎堆荷兰申请,引发风险警示。
网传的一篇荷兰专利办公室今年11月发布的通知显示,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出现暴增,他们强烈怀疑其中很多是“非正常申请”,仅仅是为了获取中国各级政府给予的补贴,因为荷兰“不种枸杞,没有稻田,没有山脉,也没煤矿”,而大量的加急申请让当地办公室不堪负荷,因此要求当地大约600位专利律师们及早发现、并不要配合此类非正常申请。
荷兰专利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办公室共计收到了436份来自中国的申请,而从今年7月开始,申请数量出现了暴增的势头,具体总量还在计算中,将于明年4月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公布。由此可见,在荷兰申请专利并非是个别人或企业的行为,而是形成了一定规模。
记者发现,在网上以“荷兰专利申请”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就会跳出来很多专利申请机构的业务广告,号称荷兰专利“不用实审、授权容易、拿证快”。一些中介机构表示,与多数国家的专利申请要求不同,荷兰的专利审核并不设置实质审查程序,只要通过形式审查,即可获得专利授权。而形式审查的最重要内容,是该项专利的新颖性调查。提交新颖性调查后大约9个月时间,即可获得调查报告。如果报告显示专利拥有独特性和新颖性,即可进入专利授权阶段。
记者调查还发现,除了荷兰,南非、澳大利亚、卢森堡等国也是授权相对容易、授权时间较快的国家。有的国家甚至只要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专利权证书,因为只需要登记一下就可以。而通过中介机构去海外申请专利,需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大概在3到4万元左右。
事实上,随着海外业务的扩大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中国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在海外提交专利申请。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中国企业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专利申请为48979件,排名全球第一。不过,荷兰办公室在文章中指出的,一些企业为了赚补贴而进行的非正常申请行为,的确也是不容忽视在存在。
上海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主任刘峰对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介绍,部分个人或企业进行专利申请,并不是真的有了某种创新性的成果,而是冲着国内各种官方的、民间的鼓励或奖励去的。有的个人和企业在其专利获得省级、市级、县级、甚至是工业园区级别的层层奖励之后,获得的利益非常可观,远远超出其为了申请所付出的成本。巨大的套利空间,也为从事专业申请的中介机构带来了牟利的机会。一些中介机构甚至雇人“扫楼”,去企业的办公楼里一层一层发传单,争取所谓的业务。
毫无疑问,这种非正常的专利申请,已经远远偏离了其鼓励和保护创新的初衷,成为我国监管部门重点打击的对象。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今年2月公布的《关于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指出: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或者其他机构或个人,诱导、教唆他人或者与之合谋,或者知道、应当知道是非正常专利申请代理,或帮助他人实施各类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的,均属于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
今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多次发布通知,要求规范专利申请正常秩序,进一步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代理行为。相关的专项整治活动中,累计向地方通报4批次81.5万件非正常专利申请,累计处罚近200家无资质代理机构,罚没款超千万元。
那么,如何规范专利申请行为,堵住不法分子利用专利赚取补贴的空子呢?刘峰表示,定期和不定期的各种各样的回访,是一个有效的监管方式。如果回访中发现,企业获得的专利,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数字上的文字,而没有切实发挥提升技术、优化资源等作用,监管机构就有权对专利的申请提出质疑,必要时还可以撤销授权。从企业角度来说,一旦专利申请被认定为“非正常”,不但申请费用白花了,还会造成信用损失,对企业的其他经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fangchanchangshi/10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