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京房字】推出了今年首期公益讲座,4位专家分别就共有产权住房政策解读、回龙观区域规划、住宅质量检验报告、家庭厨房设计等方面,给粉丝们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之前,我们已经将共有产权住房的讲座解读分享给大家。但由于之后共有产权住房新政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集中发布,微信每天一条的额度全部用满,因此其他讲座的内容一直都还“憋”在后台。期间也有很多粉丝询问何时推出回龙观区域规划的解读。
今天这期,我们就推出规划专家带来的《回龙观地区功能优化规划研究》讲座的精华内容。
关注回龙观地区的小伙伴们,赶紧看过来!
背景
始建于1998年的回龙观是北京市最著名的几个大型居住区之一,是在房改背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历史背景下的首批经济适用房项目,为北京本地的中低收入者和外来人口提供了大量的经适房房源,为缓解北京市普通居民的居住困难做出了贡献,为北京市危旧房改造及文化保护区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拆迁安置房源。
历经18年的发展,回龙观各项生活配套逐步完善,社区日臻成熟。回龙观商业配套丰富,能够满足多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医院、学校也在逐步完善中。
但当前回龙观也存在道路交通拥堵、地铁拥挤、公共服务管理水平不高、城市风貌有待提升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前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说“像北京的回龙观,30万人口的新城区里很少有就业岗位,大部分人早上涌到老城里来,晚上又涌回新城,造成巨大的钟摆式城市交通。实践证明,这类新城是失败的。“
在此背景下市规划院对公众关注度较高的回龙观地区,主动开展了《回龙观地区功能优化规划研究》。
问题解析
课题组对于现状问题的梳理及问题存在根源的解析采用大数据(公交IC卡刷卡数据、手机APP定位数据等)、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55份、开展走访座谈多次,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京房字】调查问卷)、文献三线并行的方式推进,三者得出的结论相互校核。经研究对于公众广泛诟病的回龙观是睡城、堵城等问题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
研究发现职住不平衡的问题在回龙观大街两侧2公里的小尺度内确实有所体现,但当将研究放大到平均出行距离10公里左右的常规职住平衡核算尺度时,职住不平衡问题并没有想象的严重。
回龙观周边即有上地、中关村软件园等著名产业园区,平均距离在7公里左右,调查问卷显示在这两个园区就业的回龙观就业人口达到19%,加上回龙观本地就业5.4%,约四分之一的回龙观居民通勤目的地在10公里以内。回龙观距离中关村核心区、永丰科技园也不过15公里左右,就业占比为24.2%,通勤目的地在15公里以内的居民占比接近一半。
而伴随着TBD云集中心的逐步发展成熟,以及规划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材料创新园的逐步实施,回龙观区域的职住比将进一步扩大。
在调查问卷“您选择居住回龙观的主要原因”一项中,房价合适、距离工作地近、距离地铁近是遥遥领先的三个选项。
然而虽然距离并不远,但实际上有超过40%的回龙观居民,每天要花1到1.5个小时上班。
数据显示回龙观地区道路拥堵时间长,拥堵程度十分严重,特别是京藏高速的北郊农场桥、回龙观桥、西三旗桥三个桥区及周边道路。
研究发现由回龙观至几个主要就业集中地上地、中关村的路径比较单一,大量向西、向南的出行需要借道京藏高速,导致京藏高速不堪重负。
同时由于京藏、京新以及铁路线的存在也严重阻碍了东西向交通联系。另外一方面,公交IC卡刷卡大数据显示,在回龙观上地铁的乘客中,在上地下车的人远高于其他站,也就意味着很多人仅坐了两三站就下车了。
众所周知,回龙观地铁早高峰客流量极大,历史原因回龙观、龙泽两站仅有一个进站口,早高峰时段进站慢、乘车拥挤是常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两三站的短途乘坐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研究证实,正是因为东西向地面交通极为不便,才导致公众做出这样的出行选择。
全市地铁站早高峰进站客流量图(2014年)
回龙观地区进站客流出站分布图(2014年8月11日7:30-8:30)
对策研究
在上述问题解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对于现状人口来说,缩短通勤时间可以明显改善职住平衡的直观体验。针对回龙观的出行特征,提出打通路网、提升地铁运力、发展定制公交、建设骑行系统、加强停车管理五项对策。
回龙观及其周边地区本来有较完整的规划道路网,但由于开发建设体制、拆迁困难等多种原因,众多规划道路只修了一部分或完全没有修。本次研究提出了要优先打通的几条道路,这样可基本形成相对完整“六横六纵”道路网体系。
“六横”中,除了回龙观大街已经实现开通以外,其他横向道路都要延伸或者开通。
回南路应向西延伸至永丰路,成为回龙观偏北的方向能够穿过京藏高速、京新高速连接回龙观与海淀山后地区的东西向大通道。
13号线南侧路是一条规划次干路,近期应重点实施京藏高速以东路段的贯通。
太平庄北街为规划主干路,西起上地,东至建材城东侧路。
加快规划建材城路的京藏高速以西路段实施,加强回龙观与上地的联系。
北清路则应整体升级为快速路。
“六纵”中,京藏高速和京新高速为现状道路。
育知东路应依据规划向北实施至北清路,向南重点打通向至建材城路的路段。
文华东路也将打通两处节点,其中一段是13号线南北两侧,接起两边的“断头”,另一侧是从现状的南端继续向南,延展到北五环,解决回龙观去往北五环只有走京藏高速这一单一路径问题。
同样打通林萃路也将起到相同作用,这是居民调查呼声较高的一条路。
此外还有在回龙观区域的最东侧,暂时被称作“建材城东侧路”的纵向道路,将从北清路一路往南,依次和回南路、回龙观大街、太平庄北街、建材城路交会,最终直达北五环。
关于地铁运力,目前13号线现状运能已达到设计运能,没有运力提高条件。未来只能依托轨道交通网的逐步完善,其他类似客流服务方向规划线路的实施来缓解本地区的压力。
通勤距离不远符合鼓励自行车出行的条件,大数据显示通勤目的地相对集中,因此本研究提出建设自行车“高速路”的理念。
这样的“高速”在北京虽然属于首次规划,但在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早有实践。
这种“高速”是封闭式的,与机动车道路采用立交方式,因此不受机动车干扰,而且中间没有红绿灯。中途设置骑行驿站,用于解决途中休息、车辆维护等问题。
规划从回龙观到中关村的两条选线中北线为通勤型的线路,全程13.9公里,途径上地;南线穿越了很多绿化带,一共15.3公里,可以成为休闲型的骑乘路线。
规划建议近期首先实施北线中回龙观至上地部分,全程6.3公里。按照每小时15公里的正常骑行速度计算,早高峰时段骑自行车可能成为耗时最短的出行方式。
虽然北京的气候环境对于骑行来讲不如欧洲城市那么舒适,但现在骑行作为一种时尚的运动和生活方式还是在北京的年轻人中蔓延开来,具备了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
自行车专用道路的建设难度、成本低于普通的机动车高速公路,原本被称作“天堑”的京藏、京新两条高速可采用上跨或者下穿方式通过。这样可以分流一部分采用坐2站地铁来跨越高速路的不合理客流量。
自行车专用道规划示意图
图片:自行车专用道国外案例示意
目前该项工作还处在规划研究阶段,下一步将会同昌平、海淀两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具体规划实施项目及行动计划。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dcnews/11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