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张雅诗
晨光渐露,8岁的文菡身着整齐校服,牵着妈妈的手,步出深圳的家门,前往附近的“校巴”站,准备坐车到香港上学去。一路上,大批穿着校服的孩子,背着书包,朝着同一方向进发,开始跨境求学之旅。
香港回归祖国以后,“跨境学童”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数不断增加,由最初数百人增至目前大约3万人。他们大多居于深圳、拥有香港户籍,每天经由各个口岸过境到香港上学。
早于上世纪90年代已有跨境学童的出现,当时他们大部分是港人与内地人通婚而生的子女,也有因其港人父母在内地工作而移居内地的孩子。香港回归后,“双非”儿童(即双亲均非港人的港籍儿童)占据为数不少的跨境学童人口。
数据显示,这数以万计的跨境学童,以幼儿园学生和小学生居多,他们来港就读各有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家长被香港的教育吸引。
一个平凡的上学日,记者清晨5时许抵达文菡位于深圳福田区的家,此时小女生仍好梦正酣。文太太趁女儿起床之前接受记者采访,透露作为跨境学童家长的心声:“我们希望孩子能接受香港完整的教育。”
6时20分,文太太的手机闹铃响起,她随即走进卧室叫醒女儿。文菡揉着睡眼到洗手间梳洗并换好校服,然后坐在客厅的小凳子上,等妈妈帮她梳辫子。采访当天,正好是文菡的农历生日,文太太特地给她煮了面条。
“证件是至关重要的,忘带就过不了关!”出门前,文太太为女儿打点好一切,带上证件、书包、课外活动物品等,准备一同出发前往“校巴”站。
7时05分,跨境“校巴”准时发车,大约7时半抵达皇岗口岸,边检人员上车替孩子们逐一办理通关手续,大约15分钟,便完成对车上所有学生的检查。
为保障学童安全和有秩序地过境,深港多个口岸于跨境学童通关的繁忙时段辟出“跨境学童专用通道”,并设有“学童候检区域”。香港入境处自2012/13学年开始,在不同口岸先后推行“跨境学童简易过关程序”和“免下车过关检查”,利用信息科技和便携式装置,优化学童过关时所需办理的出入境手续。深圳边检总站也有“深港走读学童免下车查验”等相关服务。每名学童的通关时间仅需几秒钟。
跨境上学的旅程走了大半,车上大部分孩子已呼呼入睡,原本喧闹的车厢变得安静。此时,跟车的保姆阿姨也能稍稍歇息。其中一位被学生们称为圆圆阿姨的,本身也是跨境学童的家长。
“儿子若在深圳读国际学校,学费成本比他现在跨境上学要高。”圆圆告诉记者,深圳的国际学校学费贵,所以宁可让儿子长途跋涉到香港上学。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文菡顺利抵达位于东涌的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黄楚标学校。从出发到抵达,她和同学们全程都不用下车,这样家长也比较放心。但这项免下车过关检查服务主要提供给幼儿园和初小学生,而且设有限额,高年级学生则要自行过关。
对于跨境生来说,每天舟车劳顿上学虽然疲累,但很多人已成为习惯。而深圳市下学年开放公立学校让非深圳户籍的学童入读,这项新政策或许能让孩子们在奔波上学之外有另一种选择。由于政策刚起步,相关部门仍未具体掌握家长的意向。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在本月初公布了2017年度小一入学统一派位结果,本年度有约3000个跨境学额。有“双非”儿童的家长因不愿孩子被派往较远的地区,表示会考虑为孩子报读深圳公立学校。
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吴克俭表示,有个别跨境学生和家长已开始申请深圳的公立学校,预计一个多月后会知道报名情况,目前则难以预计新政策能否缓解香港学额紧张的问题。
中午12时半,文菡吃过午饭后,换上一身表演服装,和其他同学一起到音乐室排练,为学校定期举行的才艺表演作最后准备。
本文地址:http://www.xcqxcq.com/dcnews/108238.html